特別篇 和武則天有關的史詩(第2/2頁)
章節報錯
亦重武功,屢遣名將出徵邊疆,拓地千里。如王忠嗣、哥舒翰等,皆勇猛善戰,屢建奇功。彼時,唐朝聲威遠播,四海臣服。
然開元之世,亦非全然太平。李隆基晚年寵信奸臣楊國忠、安祿山等,朝政漸趨腐敗。安祿山者,本胡人也,狡黠善變,頗得李隆基寵信。其手握重兵,鎮守邊疆,然心懷異志,圖謀不軌。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彼時,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
李隆基聞訊大驚,急遣大將哥舒翰等出征平叛。然彼時唐朝兵力已衰,加之奸臣當道,朝政腐敗,是以屢戰屢敗。李隆基無奈之下,只得棄京逃難。幸有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即唐肅宗也。其即位之後,重用賢臣郭子儀、李光弼等,共謀平叛大計。
郭子儀者,世之名將也。其為人也,忠誠勇敢,智勇雙全。自平定安史之亂以來,屢建奇功。且說那回紇兵至,勢不可擋。郭子儀親率大軍迎戰於香山之下。兩軍對峙之際,郭子儀單騎而出,直趨回紇陣前。回紇將領見郭子儀英勇無比,心生敬畏之情,遂不敢輕舉妄動。
郭子儀高聲喊道:“吾與爾等皆為唐朝子民,何忍自相殘殺?今安祿山作亂,天下大亂。吾等當同心協力,共謀平叛大計。”回紇將領聞言大喜,遂與郭子儀結盟修好,共擊安祿山。
經此一戰,安祿山叛軍大敗潰敗,逃回范陽。郭子儀乘勝追擊,直搗其巢穴。安祿山驚恐萬分,遂病死於長安。其部將史思明聞訊大驚,亦不敢再戰,遂投降唐朝。自此,“安史之亂”得以平定,天下復歸太平。
然經此戰亂之後,唐朝元氣大傷,國勢日衰。加之奸臣當道,朝政腐敗,百姓苦不堪言。彼時,天下英雄並起,群雄逐鹿中原。唐朝雖屢遣名將出徵平叛,然終未能挽回頹勢。
且說那黃巢者,本鹽商之子也。其性格豪爽,喜結交英雄豪傑。因不滿朝廷腐敗無能,遂揭竿而起,發動起義。其軍勢如破竹,連克數州。朝廷聞訊大驚,急遣大將出徵平叛。然彼時唐朝兵力已衰,加之奸臣當道,是以屢戰屢敗。
黃巢遂率軍攻入長安城下。彼時長安城內人心惶惶,百姓紛紛逃離。黃巢率軍攻入城中,大肆燒殺搶掠。城中火光沖天,血流成河。昔日繁華之都,瞬間化為廢墟。
然黃巢起義亦未能改變唐朝衰亡之命運。彼時天下英雄並起,群雄逐鹿中原。唐朝雖屢遣名將出徵平叛然終未能挽回頹勢。終至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帝禪位,唐朝滅亡。自此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大亂數百年方得安定。
回首唐朝之興衰更替,不禁令人感慨萬千。昔日之盛世繁華,今已化為塵土;昔日之英雄豪傑,今已化作煙雲。然唐朝之文化昌盛、武功赫赫、政治清明之景象,仍令人心馳神往、懷念不已。願吾輩之人能銘記歷史之教訓、珍惜當下之和平、共創未來之輝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