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鐸正在發愁軍需和武器補給的時候,明軍已經武裝到了牙齒,明軍並非不能打,而是要看領軍大將是誰。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反之也成立,強將手下無弱兵。

朱辰鈺武藝高強,又十分的聰明,而且有金手指開掛,再加上她越發強勢的性格。就導致她手下的部隊都具備一種所向披靡,捨我其誰的氣勢。這樣的部隊士氣高昂,軍紀嚴明,兵鋒所指,無不膽寒。

興武二年十一月三日,如潮水般的大明府衛軍,在李定國,孫可望等將領的率領下,嚮應天府進軍,總兵力40萬。

董彥故意放出訊息,傳到金陵城中,清軍總指揮多鐸差點嚇得尿了褲子!

整個清國除了留守老窩的10萬滿漢軍隊,能夠調動的總兵力也超不過20萬,如今聽聞大兵壓境,清國高層都慌了。

緊急抽調各地的軍隊支援金陵,但是,各地軍隊也不能完全調走,畢竟西線的大順軍在明軍輔助下穩定了下來,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一旦西線防守薄弱,順軍一定會趁勢收復西北各省。留給清國的戰略空間不多了。

雖然40萬大軍聽起來非常嚇人,實際上並非戰鬥人員40萬,而是包括後勤補給和勞工,湊一起40萬。

真正拿到武器,參與戰鬥的人員僅有少一半。而且,這些戰鬥人員只裝備了一種武器,那就是踏弩。踏弩體積比較大,需要兩個人操作。

饒是如此,十幾萬踏弩按戰陣排開,也會出現秦滅六國時秦軍的威勢。

多鐸自然不清楚這40萬大軍的底細,單單聽到數量就嚇壞了。蜀軍戰鬥力他見識過,不比八旗主力部隊差,甚至略強一分。如果是40萬這樣的軍隊,還特麼打個屁呀!

玄衣衛調來大批支援,開始佈置戰地電報網,從戰地電報網又延伸出三條遠端線路,這些線路聯通了湖廣,四川,江西,浙江等地,以便實現最大範圍的資訊通道。

這是資訊戰的戰法,有了這個外掛,無論清國軍隊怎樣部署,明軍都能在12個小時之內掌握其動向。

這比動輒十天半個月的資訊傳遞快了百倍有餘。清國根本沒辦法比。

四日,明軍九江主力,沿江推進,一路摧枯拉朽打到了蕪湖,明軍武昌主力兵進溧陽,同時,明軍左路水師沿江東下,封鎖了金陵西部的長江江段,至此,常州,溧陽,蕪湖形成了一個縮小的包圍圈,團團圍住金陵,除了撤兵北上,多鐸別無選擇。

五日,明軍府衛軍抵達溧陽,稍作休整後,大軍開拔,直逼金陵城。

多鐸這才發現明軍已經兵臨城下了。趕緊派出貝子博洛,由圖賴輔助率軍7000餘人,進駐鎮江防守。

派拜音圖和阿山領兵7000餘人防守馬鞍山。派固山貝子尼堪,帶領五萬人馬阻截明府衛軍。

探得清軍動向後,府衛軍兵分兩路,一路兵力15萬人,由李定國率領,向著句容進發,另一路則會同溧陽的明軍主力三萬餘人原地設下埋伏,就等著尼堪踏進埋伏圈,同時,董彥率一萬五千精銳部隊,繞過馬鞍山,從高淳一路向東直撲溧水截斷尼堪的退路。

清軍的部隊還按天打仗的時候,明軍已經按小時行軍了。每半個時辰彙報一次全軍動向。

董彥看地圖彷彿擁有了上帝視角。有了這個外掛,就是頭豬也能當上將軍了。

李定國這15萬府衛軍目標是輔助右路軍攻打鎮江的。

朱辰鈺率領的右路軍5日已經攻克丹陽,鎮江近在咫尺。

就在明軍攻打金陵的時候,同日,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克襄陽,一路北上,進攻西安。興武帝跟他達成的協議是甘肅,陝西,山西三省歸他,敕封異姓王。

6日,明軍和清軍的大決戰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