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軍雷霆一擊,威震四方,劉文秀和孫可望等人皆是大驚失色!還從來沒見過這麼能打的官軍。本就想按兵不動的李定國更是蔫悄的躲了起來。敕封他為蜀王的聖旨已經到手,他已經在等待時機。

蜀軍一擊得手,立刻收縮防線,集結起來虎視眈眈的去盯劉文秀,而就在此時,孫可望驀然發現,又有三萬大軍從夔門殺出,列陣於前,死死盯住了他!

這可把劉文秀和孫可望嚇壞了。蜀軍到底有多能打,他們可是看在眼裡,艾能奇七萬大軍,被四萬蜀軍一擊即潰,簡直潰不成軍,其大勢已去。

其實,蜀軍只是為了威懾他們,正所謂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真的好算計。打仗會死人的,消耗糧食,消耗軍火,無論勝敗,都不是好事兒。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重慶府到李定國府上的使者,走馬燈一樣,頻頻示好,不但之前的承諾都一一兌現,還不斷的加碼,委派口才好的人專撿些李定國愛聽的話說,說他是一個賢王,愛民如子云雲,為天下蒼生計,蜀王非他莫屬。

這一番糖衣炮彈加上武力威懾,李定國也架不住天天這麼折騰。在他看來,蜀王已經唾手可得,蜀地三郡已是囊中之物。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宏光元年,十二月初七,李定國宣佈,接收朝廷敕封,為蜀王!

大西軍一片譁然!李定國反了!帶著六萬大西軍反了。

我怎麼辦?孫可望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前程。跟劉文秀兵合一處對抗蜀軍和李定國?掐指一算人家現在也有十三萬大軍,而且有七萬裝備五雷箭和連臂弩!

真打不過啊!孫可望有些後悔,為什麼我不積極主動一些,如果我夠主動,蜀王怎麼也輪不到李定國那廝!

恰在此時,重慶府的使者又來了!直接就放大招兒:“孫將軍當局者迷啊!蜀王?算個屁啊!你以為李定國封個蜀王他就是蜀地一哥了嗎?聖上只允他三郡之地,巴掌大點兒地方。

再看看孫將軍您,您現在佔的地方,偌大個荊湘之地,所轄七八個郡啊!您要是配合蜀軍把劉文秀和艾能奇收拾了,陳大人保舉您做荊湘王!啊不,封您做楚王!”

“孫將軍,何去何從,還需下使我多說什麼嗎?”

類似這樣的勸說隔三差五上演,面對各種威逼利誘,孫可望更加不堪。堅持了不到一個星期,心理防線崩潰了。

孫可望投降了!

蜀軍立即上奏,昭告天下,歷數艾能奇,劉文秀諸多罪責!宣佈討賊詔書,一步步將二人逼上絕路。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就從根兒上說,大西軍是逆賊,大西國皇帝是偽帝,大明王朝一概不予承認。總之,把劉文秀和艾能奇祖宗十八代都罵了一遍,給他扣上了反賊的鋼印!

接著蜀軍轟轟而動,兵鋒直指劉文秀,在縣城的城頭看到旌旗蔽日的蜀軍,劉文秀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大明官軍的威壓。

以前不是這樣的,官兵見了他們,那才是耗子見貓,開啟城門望風而降,為什麼這群蜀軍不這樣?這些兵是從哪冒出來的?又為何如此能打?

秦家軍自然是能打,但以前是白桿兵居多,裝備沒那麼好,且人數不多。

不過有了朱辰鈺的武裝加成,秦家軍今非昔比,就連劉文秀也認不出來,眼前的軍隊就是那個老太婆的部隊。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大明軍隊並非是什麼慫包孬種,也不是可以隨便揉捏的軟柿子,只要跟對了人,大明軍隊就會很能打。

情報組已經穩定,朱辰鈺被臨時調離,打先鋒!只因她有一手絕活兒,那就是射帥旗,人送綽號“斷旗將軍”!

朱辰鈺有武藝在身,內功加持,堪比大力士,其弓比尋常大一號,精準射程比尋常大了五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