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2/3頁)
章節報錯
列侯的興衰
漢武帝時期,外戚列侯的地位較為顯赫。漢武帝的母親王娡、皇后陳阿嬌等外戚家族都獲得了封侯。然而,外戚的興盛往往伴隨著迅速的衰落:
1 竇氏家族的興衰
漢景帝時期,竇氏家族因竇太后的支援而興盛,竇嬰等人被封侯。然而,到漢武帝時期,竇氏家族的權勢逐漸被削弱。
2 衛氏家族的崛起
漢武帝時期,因衛青與霍去病的軍功,衛氏家族迅速崛起。衛子夫成為漢武帝的皇后,衛青與其子孫獲得封侯。然而,衛氏家族的權勢也未能長久,最終因宮廷鬥爭而衰落。
---
削爵與廢侯:列侯的清洗
漢武帝時期,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許多列侯因各種原因被削爵或廢侯。司馬遷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詳細記錄了這些事件,反映了漢武帝對地方權力的嚴格控制。
1 削爵的原因
,!
- 有些列侯因對中央不忠、犯下謀反罪名而被削爵。例如,某些功臣的後代因與地方勢力勾結而被廢侯。
- 另一些列侯因觸犯漢律,如貪汙、失職等,被剝奪爵位。
2 廢侯的規模
司馬遷在年表中列出,建元以來,有不少列侯因不忠、失德或家族敗落而失去爵位。這些廢侯的命運反映了漢武帝對分封制的進一步清洗。
---
年表中的重要歷史節點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以時間為軸線,記錄了漢武帝時期列侯的封爵、削爵與廢侯情況,以及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以下是其中幾個重要節點:
1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開始分封功臣與外戚
漢武帝建元年間,繼續分封列侯,以穩定政局。
2 公元前129年:衛青封侯
衛青因對匈奴作戰的勝利,被封為長平侯,成為漢武帝時期最著名的軍事功臣之一。
3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封侯
霍去病因河西戰役中的輝煌戰績,被封為冠軍侯。
4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勝利,功臣大規模封侯
漠北之戰是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決定性勝利,衛青、霍去病等將領因功受封。
5 公元前112年:削爵與廢侯的高潮
漢武帝透過嚴厲的法律與政治措施,大規模削爵與廢侯,以加強中央權威。
---
司馬遷的歷史觀與《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的價值
列侯制度的變遷
司馬遷透過年表詳細記錄了漢武帝時期列侯的分封與廢除,展現了列侯制度在這一時期的變化。從漢初的分封制到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與削爵措施,列侯的權力逐漸被削弱,服從中央的意志成為列侯制度的發展方向。
對功臣命運的反思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多次提到功臣的榮耀與悲劇命運。司馬遷對功臣列侯的最終結局深表同情,認為他們的興衰反映了權力鬥爭的殘酷規律。
年表的獨創性
司馬遷以年表的形式,將複雜的歷史事件與時間節點結合,將列侯的興衰與漢武帝的政治改革有機聯絡在一起。這種編年體的形式,不僅便於梳理歷史,也體現了司馬遷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洞察。
---
全文總結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透過記錄漢武帝時期列侯的分封、削爵與廢侯,展現了分封制向中央集權過渡的歷史程序。這一時期的列侯興衰,不僅反映了漢武帝的治國理念,也揭示了權力鬥爭的殘酷與封建制度的內在矛盾。
司馬遷透過年表形式,揭示了列侯制度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