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的白話文翻譯與擴充套件版本。文章圍繞平原君趙勝和虞卿的生平事蹟展開,結合原文內容,分析他們的性格特點、事功得失,以及司馬遷和我(作為現代視角)的評價。因原文結構複雜,本文用表示標題層級,每多一個表示標題層級低一級,以方便大家閱讀。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白話文翻譯與擴充套件

---

一、背景與意義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為平原君趙勝與虞卿所撰寫的列傳。這篇列傳記錄了戰國時期趙國的重要政治人物——平原君趙勝及其謀士虞卿的生平事蹟,展現了他們在戰國風雲中的作為與命運。

平原君趙勝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以禮賢下士、廣納門客著稱。他在趙國危難之際,多次充當外交和軍事的中流砥柱。然而,作為貴族的趙勝,其事功既有高光時刻,也因趙國整體國勢衰弱而飽受侷限。相較於趙勝,虞卿則以卓越的謀略與才華聞名。他雖不是貴族,卻因其才智受到趙國重用,成為平原君的重要幕僚之一。虞卿的主張在趙國的危局中有過重要作用,但其最終的命運也頗為無奈。

司馬遷透過這篇列傳,既記述了趙勝和虞卿的政治生涯,也揭示了戰國末期趙國衰敗的背景,以及個人能力在時代洪流中的有限作用。

---

二、平原君趙勝的生平事蹟

---

1 出身與身份

趙勝是趙武靈王的庶子,趙惠文王的弟弟,出身於趙國的王室貴族家庭。他年輕時便以聰慧機智、寬容好士聞名,在趙國朝廷中廣受尊敬。趙勝封於平原(今河北省邢臺市一帶),因此被稱為“平原君”。

---

2 廣納門客,禮賢下士

平原君以“禮賢下士”聞名,是戰國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位是孟嘗君田文、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他廣泛招攬天下士人,不拘一格,門下賓客多達數千人。無論是縱橫家、謀士,還是刺客、武士,平原君都給予禮待。

平原君禮賢下士的典型事蹟體現在他對門客毛遂的態度上。毛遂原本是門客中的一員,並未被平原君重視。然而,在長平之戰後趙國危急的形勢下,毛遂自薦出使楚國,成功促成了趙國和楚國的合縱聯盟,為趙國贏得了喘息之機。這一事件充分反映了平原君對門客的寬容與信任。

---

3 長平之戰與趙國的危局

長平之戰(公元前260年)是趙國曆史上的重大轉折點。秦軍在長平擊潰趙軍,趙國損失慘重,國力大衰。戰後,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

平原君在此危局中擔當起外交重任。他親自出使魏國,請求援兵。在趙國急需援助的情況下,他不顧個人安危,奔走各國,最終促使魏國和楚國派兵救趙,使邯鄲得以解圍。這場戰役雖然勉強保住了趙國,但也讓趙國元氣大傷,國力日益衰微。

---

4 邯鄲之圍與門客毛遂

趙國都城邯鄲被圍時,平原君與趙王商議,請求派人與楚國結盟。毛遂自薦隨同平原君前往楚國。毛遂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在楚國朝堂上慷慨陳詞,促成楚國出兵援趙。這一事件成為戰國外交史上的經典案例,也使毛遂一舉成名。

平原君對毛遂的信任和使用,體現了他禮賢下士的作風,也展現了他在危機時刻果斷用人的能力。

---

5 平原君的晚年與衰落

平原君在趙國的政治生涯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在趙國的外交與內政中有過許多貢獻,但趙國整體國勢衰弱,最終使得他的努力未能扭轉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