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史記·孟嘗君列傳》的詳細白話文版本,結合原文內容和背景,講述孟嘗君田文的生平事蹟、性格特點、歷史地位和司馬遷對他的評價。因原文結構複雜,本文用表示標題層級,每多一個表示標題層級低一級,以方便大家閱讀。

---

《史記·孟嘗君列傳》白話文翻譯與擴充套件

---

一、背景與意義

《史記·孟嘗君列傳》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錄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田文的專門列傳。孟嘗君田文是齊國貴族,戰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以“好士”“養士”聞名,為戰國士人提供了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臺。司馬遷透過他的生平事蹟,描繪了戰國時期士人階層的興起以及諸侯間複雜的政治鬥爭。

孟嘗君不僅是齊國的重要政治家,同時也是縱橫家和外交家。他的事蹟反映了戰國時期禮賢下士的風氣,以及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的複雜局勢。司馬遷透過這篇列傳,高度評價了孟嘗君的才能與人格,同時也揭示了他的悲劇性命運。整篇傳記不僅記述了孟嘗君的生平,還展現了戰國時代士人與貴族之間的關係,對了解戰國曆史有重要價值。

---

二、孟嘗君的身份與背景

1 出身高貴

- 孟嘗君田文是齊國貴族,出身於齊國的田氏家族。他是齊威王的孫子,齊宣王之子,生於齊國貴族之家。

- 田文自幼聰慧過人,才華橫溢,深受齊國貴族階層的關注。他成年後,繼承了封地薛地(今山東滕州附近),因此被稱為“孟嘗君”。

2 齊國的背景

- 孟嘗君生活的戰國時期,齊國是七雄之一,地處東方,經濟富庶,國力雄厚。然而,齊國的政治環境複雜,內部權臣爭鬥不斷,外部面臨其他諸侯國的威脅。

- 在這樣的環境中,孟嘗君以其賢能和手腕逐漸成為齊國政壇的重要人物。

---

三、孟嘗君的“養士”風範

1 禮賢下士

- 孟嘗君以“好士”著稱,他廣泛招攬天下有才之士,無論出身貧富、高低貴賤,他都平等對待。這種禮賢下士的態度,贏得了天下士人的追隨。

- 孟嘗君的門客多達三千人,這些人包括縱橫家、刺客、謀士、能工巧匠等,他們在孟嘗君的支援下各展所長,為孟嘗君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2 士人階層的崛起

- 孟嘗君的“養士”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也反映了戰國時期士人階層的崛起。在諸侯爭霸的背景下,士人成為各國謀求強盛的重要力量。

- 孟嘗君的門客中,許多人後來成為戰國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馮諼等人,他們為孟嘗君及其家族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

四、孟嘗君的主要事蹟

---

1 出任齊國相國

- 孟嘗君曾被齊湣王任命為相國,負責治理齊國。他在政治上展現出卓越的才能,迅速整頓齊國的內政,鞏固了齊國的國力。

- 孟嘗君在相位上以寬容和禮賢下士著稱,因此深得齊國百姓的擁戴。然而,由於與齊湣王的關係惡化,他最終被罷免相位。

---

2 在魏國任相

- 孟嘗君被罷免後,離開齊國,前往魏國。他在魏國受到魏昭王的禮遇,被任命為魏國的相國。

- 在魏國,孟嘗君繼續推行寬政,注重招攬人才,使魏國的國力有所恢復。然而,不久後,孟嘗君因魏國內部權力鬥爭而辭去相位,返回齊國。

---

3 馮諼“彈鋏而歌”

- 孟嘗君的門客馮諼是他“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