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哎,這個筆法該這麼用,這個該這麼畫,就有了一種心得體會,這就是他畫畫的境界。
一個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磚頭下去,用水泥一抹,貼在牆上特別穩,他心裡頭很舒服,哎呀,原來這麼砌才好,這是他做水泥工的境界。
所以修行者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兩分的成就,就有兩分的覺悟,人修到了某一種境界,人生的境界就開朗到某一種程度,修成羅漢,保持自我,不拘泥於帥與不帥,就是羅漢的境界。
“戴武,你不要生氣了嘛,本來就醜,臉再繃得像菊花一樣,那就更難看了!”黑石典型的缺心眼,哪壺不開提哪壺,連安慰人都不會。
戴武氣急,照著黑石尖尖的腦袋就敲了個爆慄,聲音響亮。
這是和他相處,如果這種智商去了社會上,不被別人打死才怪!
黑石疼得齜牙咧嘴,捂著腦袋蹲在地上,委屈的不得了,不明白自己哪裡說錯了!
戴武有些無奈,將來他和成軍燾的孩子要是也像黑石一樣,他得活活氣死!
但聖人的氣度就是不一樣,戴武耐心的講道:“小石頭,你的智力只相當於普通人七八歲的時候,成年人是不會像你這麼缺心眼的,如果你願意,我可以把你治好。”
蹲在地上的黑石,終於明白了戴武的意思,但還是沒心沒肺的模樣,粘粘糊糊的嘟囔道:“我現在就很好嘛,成了大人又怎麼樣,出山又能怎麼樣,不管在哪裡,只要能夠活得舒坦,自己心裡爽快,小孩就小孩嘛!”
聽到這話,戴武像是受到了當頭棒喝,心裡有一個念頭出來:“大智如愚!”
黑石才是真正的高人,看開了世間的一切,把自己置於最純真的狀態,心裡萬事不住,在這山中,他無拘無束,基本沒有因果纏身,唯一的因果,就是他逗過的那些人,和小時候給他飯吃的人。
不像戴武,家有妻兒老母,外面還有彩旗飄飄,還關注國家大事,時間都用在這上面,修行怎麼能順利?
還有,戴武突然發覺他自己著相了,用世人的思維來看待事情,思想還是沒有超脫凡塵,就像普通人一樣,認為有病就得治,見到弱智的人,就想把他治好,儘自己的一份力。
但你哪裡知道,智商高就一定好麼,缺心眼,腦子勾芡,就一定壞麼?
人家小孩子本來快快樂樂的,每天開開心心,什麼事情都不用管,吃喝玩樂就好,你把人家的智商弄到成年人的階段,結果讓人家置身苦海,每天為了生活奔波,為了追求功名利祿,有了上進心,但他快樂麼?
每個人成年以後,無一例外,都特別想回到小時候,每天無憂無慮,沒有負擔,開心就好,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沒那麼多煩心事,都會懷念那個時候的生活,但回不去啊!
你覺得人家弱智,只是以你自己的行為準則來要求別人,但你不知道,真正的快樂,其實就是智力不高的時候。
像黑石這樣,什麼負擔都沒有,孤單了就逗一逗別人,每天自己和自己玩,無拘無束,誰也管不到他,心思無比純真,再加上他前世覺醒過來的修行經驗,修為能不扶搖直上麼?
如果一般人遇到小石頭,一定會憐憫他,覺得他可憐,連父母是誰都不知道,智商更是低能兒,每天風餐露宿,住在荒山裡,不知世間美好,無知無畏,一定會想辦法救他,甚至報警,強行把他帶出山。
但此刻的戴武,反而有些羨慕起小石頭來,就像他說的,小孩子就小孩子嘛,快樂比什麼都重要,就算弱智又如何?
我這一生就是小孩子,就是弱智,但我很容易滿足啊,給點吃的就高興,看見個石頭,我拿起來和它玩一玩,也挺好,我無憂無慮,還有比我更快樂的人嘛?
看看你們這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