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蜀地出英才(第2/2頁)
章節報錯
滿了苦悶。
一日,唐玄宗攜楊貴妃在宮中賞花,令李白作詩助興。李白藉著酒意,揮筆寫下了“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名句,把楊貴妃的美貌描繪得淋漓盡致。楊貴妃聽後,喜笑顏開,對李白的才華讚不絕口。
又有一次,唐玄宗宴請群臣,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唐玄宗讓他為自己起草詔書,李白卻讓高力士為他脫靴,楊貴妃為他研磨。高力士和楊貴妃雖然心中惱怒,但礙於唐玄宗的面子,只好照做。此事過後,李白在宮中樹敵眾多,那些嫉妒他才華的人開始在唐玄宗面前說他的壞話。
漸漸地,唐玄宗對李白也失去了耐心,認為他狂放不羈,不堪重用。最終,李白被賜金放還,離開了長安。
第五節:遊歷江湖
離開長安後,李白開始了新的遊歷生涯。
他遊歷了名山大川,結交了許多江湖豪傑。在廬山,他寫下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麗詩句;在黃鶴樓,他面對滔滔江水,感慨萬千,留下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千古絕唱。
李白的名聲越來越大,他的詩作傳遍了大江南北。許多文人墨客紛紛效仿他的風格,形成了一股新的詩歌潮流。
在遊歷的過程中,李白也經歷了許多愛情故事。他曾與一位歌女相戀,兩人在月下花前,傾訴衷腸。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未能走到一起。這段感情讓李白傷心不已,他在詩中寫道:“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儘管經歷了種種挫折和磨難,但李白始終保持著樂觀豁達的心態。他堅信自己的才華終有一天會得到施展,繼續在詩歌的道路上追求著更高的境界。
第六節:安史之亂
公元 755 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陷入了混亂之中。
李白隱居在廬山,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他看到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心中充滿了悲憤。
永王李璘率軍東巡,邀請李白出山相助。李白以為這是一個報國的機會,欣然應允。然而,永王不久後被朝廷認定為叛亂,李白也因此受到牽連,被投入獄中。
在獄中,李白遭受了嚴刑拷打,但他始終堅貞不屈。他在詩中寫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
後來,李白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得以出獄。但他的名聲和聲譽卻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從此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第七節:晚年餘暉
經歷了種種磨難的李白,身體日益衰弱。
他來到當塗,投靠了族叔李陽冰。在當塗的日子裡,李白回顧自己的一生,感慨萬千。他的詩歌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峰,寫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作品。
公元 762 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他回顧自己的一生,從蜀地的少年英才,到長安的風雲歲月,再到江湖的漂泊流離,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慨。
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寫下了絕筆詩《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詩中充滿了對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和對人生的不捨。
不久,李白與世長辭,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但他的詩歌卻永遠流傳於世,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金句分享: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句詩體現了李白極度的自信和豁達,表達了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的價值和才能,即便錢財散盡也終能復得的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