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是葛義。

西南軍也是四個鎮的編制,分別是王有喜的第四鎮,盧光祖從安南帶回的遠征軍第二鎮,王興的第十鎮,新建廣西狼兵第三鎮。總兵力39500人,軍團都指揮是邵九公。

中南軍也就是現在由湖南巡撫趙四海節制的湖南野戰軍團,軍團包括郭登第的第九鎮和原湘西剿匪軍的四個鎮。原先湖南野戰軍團的主力是鐵毅的第二鎮,不過第二鎮後來被抽調順江下游參加了江北大戰,所以湖南野戰軍團這五個鎮戰鬥力在三大軍團中是最低的。好在湖南方面這兩年沒有戰事壓力,隨著貴州被西南軍佔領,湖南方面更是太平無事。

除了這三大重兵集團外,周士相手中還有蘇納的第六鎮,由原浙江清軍和馬逢知部改編的兩個鎮、恢復補充後的第五鎮、鐵毅的第二鎮、安徽巡撫蔣和手裡新建的兩鎮、朱統的第八鎮,胡啟立的第七鎮、王輔臣的騎兵第一鎮,牛根生的十二鎮、耿仲德的十四鎮、甘輝的十六鎮,韓朝宗的十七鎮。除此之外,還有西南野戰軍在貴州收編的降軍,如塔新策、呂三貴、譚詣等人,以及脫離慶陽王馮雙禮主動率部前來貴陽接受改編的猶三品等原大西軍。

安南方面還有遠征軍的三個鎮,兩廣總督宋襄公手裡也有兩個鎮的地方部隊。軍部現在總共批了37個鎮的編制,按太平軍的軍制計算,則不計水師的話,太平軍的陸師兵馬已然超過三十五萬。

事實上,這37個鎮卻有很大的水份在內,很多鎮或多或少都存在報空額吃空餉的問題。

如朱統的第八鎮、郭登第的第九鎮、王興的第十鎮,這三個鎮因為從組建之初就是帶有“合作”盟友的意思,所以周士相不能直接插手這些鎮的具體事務。而這些鎮本身也都是由當時的各路抗清力量整合而成,有的鎮裡面單是永曆封的公侯就有好幾位。

用一盤散沙形容這些人再是恰當不過,為了團結他們,形成抗清的統一戰線,周士相在肇慶時大筆一揮就給了他們幾個鎮的編制,並許諾將來打下來的地盤可以“瓜分”給他們,這才成功組織起西征。然而相比太平軍的鎮,這三個鎮的實有兵員都不足定額的一半,導致一個侯爺在軍中可能只是個帶著幾十個兵的總旗。

定武朝廷正式建立後,周士相已經著手整頓這些烏七八糟的爵爺,或是削爵,或是降爵,為此,使得那些當初的“盟友”對於越來越“跋扈”的周士相很是不滿。若非他們的確沒有實力起來鬧事,只怕又是一場風波。

只是,緊張的形勢和不斷的戰事讓周士相騰不出手清理這些鎮,且後來投降的清軍和吳軍越來越多,軍部不但不能整頓各鎮,反而還要不斷的批出新鎮的名額出去收買人心。如貴州那位李治亭一手黃金,一手滿州貴婦,硬生生的瓦解了吳軍在貴州的防線,拉來了幾十個吳軍將領,為了安置他們,達到千金買馬骨的作用,以便在日後和吳三桂的戰爭中收到奇效,周士相也只能違心收編他們,給予他們編制。這樣一來,就導致掛在軍部的鎮編多達37個,可實際上有一半都是湊數,沒有什麼戰鬥力,並且空額現象嚴重。

投降的將領為了從太平軍這裡多弄好處,往往手下只有幾百人,他卻敢報幾倍,而為了安撫他們,穩住他們,從軍團到軍部,一層層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終的結果就是養了一大幫廢物,消耗本就不多的財政。

這種情況就如當年李自成進京一樣,幾萬人的軍隊一路上卻收編了幾十萬的明朝降軍,滾雪球般的壯大,最後卻瞬間坍塌。

周士相面臨的情況就是從當初的“打江山”變成了現在如何“坐江山”。

整頓軍隊和清理朝堂,徹底清洗反對勢力一樣,成了周士相現在的當務之急。

打造“五大主力”是周士相整軍計劃的第一步。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當兵就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