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星光璀璨的夜晚,成奇勳和曹尚佑站在巴黎藝術學院的屋頂,仰望著浩瀚星空,心中滿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平臺在殘障兒童教育和康復領域的專案雖然已逐步走上正軌,但他們清楚,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前行的道路上依舊佈滿荊棘。

隨著平臺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地區的殘障兒童家庭向平臺尋求幫助。然而,在將服務覆蓋到不同地區的過程中,平臺遇到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難題。一些偏遠地區的教育基礎設施極為薄弱,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即便平臺有心提供幫助,也面臨著重重阻礙。

成奇勳和曹尚佑得知情況後,深感憂慮。他們決定先對各地區的教育資源狀況展開全面調研。成奇勳親自帶領一支調研小組,深入非洲的一個偏遠地區。那裡的學校建築破舊不堪,教室裡沒有像樣的桌椅,更缺乏先進的教學裝置。孩子們坐在昏暗的教室裡,眼神中卻透露出對知識的渴望。成奇勳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一陣酸澀。他與當地學校的校長進行了深入交談,瞭解到由於經濟落後,很難吸引到優秀的教師,現有的教師也因為教學條件艱苦,時常萌生去意。

與此同時,曹尚佑帶領另一支小組前往亞洲的一個山區。這裡的學校同樣面臨著諸多問題,交通不便導致教學物資運輸困難,而且當地的教育理念相對落後,對於殘障兒童的教育缺乏科學的方法。曹尚佑詳細記錄下每一個問題,並與當地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試圖尋找解決辦法。

調研結束後,成奇勳和曹尚佑回到巴黎,組織團隊成員共同商討解決方案。團隊成員們圍坐在一起,氣氛凝重。有人提出:“我們可以先集中資源,重點幫扶幾個地區,等取得成效後再逐步擴大範圍。” 但也有人反對:“那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同樣渴望得到幫助,我們不能忽視他們。”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大家最終達成共識:一方面,利用平臺的影響力,向國際社會呼籲關注偏遠地區殘障兒童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爭取更多的外部援助;另一方面,制定個性化的幫扶計劃,根據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援。

於是,平臺發起了一場名為 “點亮偏遠地區殘障兒童教育之光” 的公益活動。透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全球的愛心人士和企業募集資金和物資。在活動的宣傳影片中,展示了那些偏遠地區殘障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現狀,孩子們純真的笑臉和對知識的渴望觸動了無數人的心。許多企業紛紛慷慨解囊,捐贈了大量的教學裝置、書籍和學習用品。愛心人士們也踴躍捐款,為改善偏遠地區的教育條件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的同時,平臺在康復裝置適配方面也遇到了難題。不同型別的殘障兒童需要不同的康復裝置,而且這些裝置必須符合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特殊需求。在為一批腦癱兒童採購康復裝置時,平臺發現現有的裝置在功能和尺寸上都存在一些問題,無法完全滿足孩子們的康復訓練要求。

成奇勳和曹尚佑立即召集康復專家和裝置採購團隊,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康復專家們詳細分析了腦癱兒童的康復需求和身體特點,提出了一系列改進建議。裝置採購團隊則與各大裝置供應商進行溝通,希望能夠定製符合要求的康復裝置。然而,供應商們表示定製裝置不僅成本高昂,而且研發週期長,這讓平臺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為了儘快解決問題,成奇勳和曹尚佑決定親自前往裝置生產廠家進行考察和協商。在與廠家負責人的會面中,成奇勳誠懇地說:“這些腦癱兒童的康復之路充滿艱辛,他們急需合適的康復裝置。我們知道定製裝置會給你們帶來一些困難,但孩子們的未來不能等待。希望你們能夠理解我們的苦衷,與我們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曹尚佑也補充道:“我們平臺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與我們合作不僅能夠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