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分校的孩子們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成奇勳和曹尚佑將目光投向了更長遠的發展。他們深知,要讓這些殘障兒童在未來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僅靠基礎的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為他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擁有一技之長,實現自立。

一個偶然的機會,成奇勳結識了一家大型企業的負責人林總。林總在瞭解到他們的特殊教育事業後,對為殘障兒童提供職業培訓的想法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成校長,我覺得你們的理念很有前瞻性。我們企業也一直想為社會公益事業出一份力,或許我們可以合作開展一些職業培訓專案,根據孩子們的身體狀況和興趣愛好,培養他們的職業技能,為他們未來的就業打下基礎。” 林總的提議讓成奇勳眼前一亮,他立刻將這個訊息告訴了曹尚佑。

“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尚佑。如果能和企業合作,我們就能為孩子們提供更豐富的資源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成奇勳興奮地說道。曹尚佑也表示贊同,但同時也提出了擔憂:“和企業合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培訓內容的設計、資金的投入、合作的模式,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謹慎考慮,我們得做好充分的準備。”

於是,成奇勳和曹尚佑開始與林總帶領的企業團隊進行深入的溝通和協商。在第一次合作洽談會上,雙方就培訓內容展開了討論。企業方認為,應該側重於一些市場需求大、容易就業的技能培訓,如簡單的手工製作、資料錄入等。而成奇勳和曹尚佑則希望在考慮就業的同時,也能充分尊重孩子們的興趣和特長。“有些孩子對繪畫、音樂有濃厚的興趣,我們能不能也開設一些相關的創意藝術課程,說不定他們在這方面有獨特的天賦和潛力。” 成奇勳誠懇地說道。

企業方的代表面露難色:“創意藝術課程雖然有意義,但就業前景相對較窄,而且培訓難度較大,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我們擔心這樣會影響專案的整體效果和可持續性。” 會議室裡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有些緊張,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曹尚佑見狀,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我們可以先以市場需求大的技能培訓為主,同時開設一些興趣拓展課程作為選修。這樣既能滿足孩子們就業的需求,也能為有特長的孩子提供發展的機會。” 這個方案得到了雙方的認可,會議的氣氛也逐漸緩和。

然而,在資金投入方面,雙方又產生了分歧。企業方希望能夠以較低的成本開展培訓專案,主要提供技術和裝置支援,而對於資金的投入相對有限。成奇勳和曹尚佑則認為,職業培訓需要專業的師資、場地和教學材料,資金的充足是專案成功的關鍵。“這些孩子們的未來就寄託在這個專案上,如果資金不足,培訓質量難以保證,那我們的努力就白費了。” 成奇勳耐心地向企業方解釋。

經過多次溝通和協商,雙方最終達成了共識。企業方同意增加一定的資金投入,同時成奇勳和曹尚佑也積極爭取其他社會資源的支援,確保專案的順利開展。在確定了合作框架後,接下來就是緊張的專案籌備工作。

成奇勳和曹尚佑組織教師團隊,根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制定詳細的培訓課程大綱。他們邀請了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特殊教育專家,共同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們熟悉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在培訓過程中,一位年輕的教師擔心地說:“這些職業技能培訓對我們來說是個新的挑戰,我們能做好嗎?” 成奇勳鼓勵道:“只要我們用心去學,不斷探索,就一定能做好。這是為了孩子們的未來,我們不能退縮。”

在培訓場地的佈置上,成奇勳和曹尚佑也花費了不少心思。他們希望營造一個溫馨、舒適且具有職業氛圍的學習環境。他們親自挑選教學裝置,從桌椅的擺放、教學工具的配備,到牆上的裝飾畫,每一個細節都精心設計。“這些細節可能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