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順產與剖腹產(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陽給柳菁打電話,是想告訴她,自己也要離開會館。沒想到,這傢伙竟然想九個多月就提前剖腹,嚇了李陽一大跳。
按照正常孕期,嬰兒應該是在母體的孕囊裡生長十個月,成熟後生產。
但現在的年輕人太嬌貴、隨意了,有很大一部分,為了避免分娩疼痛,或為了挑個吉時,主動選擇剖腹產,而一些醫療機構為了牟利,推波助瀾,誘導孕婦選擇剖腹產。
雖然說,剖腹產本身體現了醫學的進步,當產婦出現突發或特殊情況,及時剖腹,往往可以化解危機。
但剖腹和順產,尤其是沒有到月份的剖腹產,對嬰兒後繼成長,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從遺傳科學角度說,生命經過千百萬年來的進化,為每一位新生兒的出生和成長都設計了一個不可或缺的程式:
每位母親的自然生產,要經過子宮的收縮和產道的擠壓。如果要是剖腹產,新生兒就會缺少這個過程。因缺少這一過程,極有可能在隨後的發育中,諸多方面落後於自然分娩的孩子。
千萬不要小看了這種落後的影響,對孩子來說,有時會是終生的。
說得具體一點,剖腹產的孩子,會在後續的生長中,與自然生產的孩子比起來,有很多不足:
第一個不足就是,剝奪了嬰兒的呼吸學習。在羊水破之前,胎兒一直懸浮在羊水之中。當羊水慢慢破掉,羊膜就會貼著嬰兒,使他們不舒服,從而開始反抗;胎兒出生時,產婦子宮和產道的收縮,會把胎兒肺部內四份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體液給擠出來,將呼吸道打通。再加上胎兒出來時,大氣壓先作用於鼻腔,再作用於胸腔和腹腔,胎兒有一個呼吸學習的過程。
如果要是剖腹產的孩子,就失去了這個機會,結果就是,增加了嬰兒患上溼肺症的可能。目前已經有研究表明,曾患嚴重溼肺症的嬰兒,日後有較高機會患哮喘病等呼吸道疾病。
第二個不足就是,剝奪了胎兒觸覺的學習機會。自然生產的孩子透過胎盤的緊裹、產道的勁壓,就會有一個觸覺學習的機會。觸覺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胎兒在自然生產的過程中,這些刺激讓孩子在腦子裡建立一個自我身體的地圖。如果這個地圖沒有被建立,就會增加孩子出生後出現感覺運動統和失調的風險。
而在嬰兒成長的過程中,面板作為觸覺學習的器官,有正常的防禦性反射,小孩要透過面板認識自身和環境,從而對客觀世界有一個正常的反應。
透過剖腹產的小孩,沒有經過這種先天的觸覺學習,在嬰兒時期都會有表現,不能適應面板所接觸的各種資訊,如洗澡、換衣服、換床單等,適應能力較差,或者保護性反應比較過度,表現為情緒化、愛哭、睡 不好覺、睡不實。
第三個不足就是,剖腹產的孩子比自然生產的孩子適應能力差。現在很多年輕人,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剖腹產的小孩不會出現腦部缺血、腦損傷等情況,所以,會比陰道分娩所生的孩子更聰明。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自然正常分娩的過程中,雖然胎兒頭部會受到擠壓,但這種擠壓,並不致命,是一種正常的過程,一般的時候,一、兩天後即可恢復。而胎兒順產,受壓的同時也對腦部血管迴圈加強刺激,為腦部的呼吸中樞提供更多物質基礎,出生後容易激發呼吸而啼哭。此外,胎頭經過子宮收縮與骨盆底的阻力,可將積存在胎兒肺內以及鼻、口中的羊水和黏液擠出,有利於防止吸入性腦炎的發生,這些優勢都是剖腹產沒有的。
雖然目前已經有研究表明,剖腹產的孩子與自然分娩的孩子在智力上並無差異,但剖腹產孩子的適應能力要相對較差。
第四個不足就是,剖腹產的嬰兒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比起自然分娩的嬰兒要差一些。這可不是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