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週三部曲(第1/2頁)
章節報錯
慕雪凝說完這話,眼神不由的黯淡下來。易凡捧起她的臉龐,滿目的疼惜。哪個女人,不想明媒正娶,和自己心愛的人光明正大的在一起呢!
“以東吳為聘禮如何?”
“東吳?”
慕雪凝看著易凡,心中很是震撼。自古以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做為帝王,統一九州,四海歸一,是最大的夙願,將吳國併入大周,這無疑是潑天大功。如此功勞,讓她這個女王下嫁,綽綽有餘。
易凡拉著慕雪凝,走到輿圖前面,拿著細梃指著輿圖,細細的為慕雪凝講解。
大週四面環敵,東有吳國,盛產水稻,軍隊擅長水戰,氣候溫潤,物產豐富。西南有吐蕃,地處高原,以青稞牛羊為主食,軍隊有極高的信仰。北邊為東西突厥,為遊牧民族,以牛羊為主食,體格強壯,驍勇善戰,譽為馬背上的民族。而嶺南地勢險惡,常年瘴氣瀰漫,易守難攻,其主在東吳和大周之間,搖擺不定,左右通吃。
目前來看,大周形勢並不看好。論地勢,大周比不過東吳。論兵強馬壯,大周比不過東西突厥,論人心凝聚,大周比不過吐蕃。由此可見,大周比周圍任何一國,都不佔優勢。若有一國進攻大周,其他便會趁火打劫,大周危矣。這就是慕雪凝勵精圖治的原因。
但東吳世族眾多,百姓多有餓殍。東西突厥,跟隨水草生活,不善於冶煉,食鹽稀缺。吐蕃地勢高危,百姓窮苦,生活落後。而嶺南多有瘴氣,土司為非作歹,生活艱辛。
若使東吳內亂,大周遏守其他國家,以迅雷之勢,吞併東吳,再經過幾年發展,大周國力更加昌盛,更不懼東西突厥和吐蕃嶺南諸國。
慕雪凝聚精會神的聽著,眼神每每被易凡的話震驚。她從未想過,一日都未曾入朝的易凡,竟將國家大勢,分析的如此透明。
“易凡,那要怎麼做呢?”
慕雪凝作為國主,自然明白這些道理,可若實際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莫說東吳,就是大周,世族傳承,尾大不掉,多以壓榨百姓謀利,雖不似東吳那般嚴重,可已經到了讓她這個國主警惕的地步了。亦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首先,發展經世濟民(備註:經濟),賺取世族的財富,用於國家,讓利於民,讓百姓有富足的生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一個國家百姓生活疾苦,而國家再強盛,也是空中樓閣。只有百姓生活好起來,對國家對君主有認同感。百姓眼中,誰做君主誰改朝換代,都無關緊要,他們在乎的,是誰讓他們吃飽飯,穿的暖。若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這個君王如何好,又有什麼用呢?
“其次,遏制土地兼併,民以食為天。土地是百姓的根,世族強取豪奪,無疑是斷了百姓的根基,減少賦稅,鼓勵桑蠶和雞鴨魚肉的養殖。”
遏制,只是減緩土地兼併。易凡留下世族毒瘤,並不是為了讓他們繼續禍害百姓,而是為了割韭菜讓他們為自己掙錢,然後用於國家,等收割完韭菜,才是他們向百姓恕罪的時刻,打壓的太緊,只會讓這些世家反彈,內耗國力。
“最後,懲治腐敗。”
若將大周比作大樹,那那些貪官汙吏,就是大樹上的蛀蟲,不但吸取大周的養分,讓國庫一年比一年空虛,更為禍百姓,民不聊生。
按照大周的實際情況,易凡給了三個建議。當然這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具體的做調整,冰雪聰慧的慕雪凝治國理政多年,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
“那東吳呢?”
聽到易凡並未提起針對東吳的策略,慕雪凝不由的問出口來。
“怎麼急著嫁給我呀?”
易凡調侃的說道,頓時收到慕雪凝的一記粉拳。
“滲透,分化,殲滅,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