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開始有序的撤退,漢軍這邊放棄了追擊,畢竟兩條腿的追不過四條腿的。

漢軍大部分都是步卒,想要殲滅機動性大的匈奴人只有騎兵。

劉協來到城門處,現場計程車卒和百姓們正在打掃戰場,救治傷員,已經整軍的瓦崗軍和梁山軍在一場戰鬥下來也是減員過半。

太尉楊彪走了出來,跪在劉協身前。

“陛下,臣有罪。”

劉協翻身下馬,走到楊彪身前扶起了對方。

“太尉,你無罪,你有功,守城的將士、士族、百姓們都有功,你們是大漢的功臣。”

一些士族老人聽到劉協的話,也是老淚縱橫,劉協從長安城起兵,這些人就跟隨著他,一步步走到現在,大部分人都是傾盡了所有來幫助這位大漢天子。

朝廷危難之時更是施以援手,數次幫助朝廷度過了難關。

劉協向城裡面走去,路過的百姓和士卒們都是躬身向他行禮。

聽到劉協已經趕來的荀彧、楊修、劉曄三人內閣成員也已經從皇宮趕了過來。

“陛下。”

“都起來吧,這長安眼前的危機已經解除了,文和先生那邊還有數十萬西涼人在攻打,他的那邊壓力非常的大。”

“是,陛下,前幾日,臣剛剛向文和先生那邊調配了一批軍糧和甲冑。

這邊也是在向周邊的郡縣招兵,新招募計程車兵已經有將近萬人,這些人將在一個月後開赴前線。”

現在大漢朝廷岌岌可危,臨時招兵也是沒辦法之事。

而且匈奴之事退走,並不是敗逃,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劉協率領大臣們來到了城門,看著還在打掃戰場的將士們。

今日一戰,不管是漢軍還是匈奴人都是死傷慘重,傷亡的比例接近一比一。

長安城還是存在危機。

不將匈奴人趕出去,劉協這邊就無法全力的支援西涼的賈詡。

“匈奴。”

劉協口中唸叨著匈奴二字,在場的眾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大漢的騎兵實在是太少了,遠征匈奴現在不可能實現。

朝廷現在對付各方的諸侯都有些力不從心,匈奴人只能被動的防守。

有了想法的劉協立即對著身邊的眾人道:“呼延灼。”

“末將在。”

“將瓦崗軍和梁山軍合兵一營,你為統帥,整合完畢後立即前往右扶風幫助文和先生,魏徵作為隨軍參贊。”

魏徵和呼延灼二人跪地領命。

“臣,領旨。”

呼延灼抬起頭,對著劉協問道:“合兵一營,請陛下給這營兵馬賜名。”

劉協這人最煩起名,呼延灼有此問,他也想了想歷史上一些有名的部隊。

這瓦崗和梁山都屬於綠林好漢,草蜢出身。

“綠林營”在哪口中念出,跪在地上的呼延灼抬頭拱手道:“謝陛下賜名。”

劉協只是一個猶豫,本來不想起這個名字,似乎呼延灼很喜歡的樣子。

他轉念一想,一個名字而已,無所謂,眼前的糟心事太多了。

“起來吧。”

二人起身。

劉協又對著荀彧道:“文若,準備糧餉,朕應該會和西涼軍進行一場決戰了。”

荀彧知道,這場決戰避免不了,贏了,大漢振興有望,輸了……

輸了的情況誰都知道,那將是滅亡。

“朕要去追趕匈奴人,徹底將他們趕出關中,這樣朕才能去西涼。奉孝已經出發前往漢中,那邊的情況也是危險。”

有了想法的劉協向著城下走去。

眾位大臣誰也不敢出言規勸,劉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