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去一封電報,對張經武的到來表示歡迎,並表示返回拉薩、阿沛帶著《協議》原件到達以後,將召開西藏“民眾大會”討論《十七條協議》。7月23日,*喇嘛返回拉薩。後來在拉薩舉行的“民眾大會”建議*喇嘛認可《十七條協議》。10月24日,*喇嘛正式致電毛澤東主曲美雄谷抗英紀念碑 2005年6月19日攝東噶寺主殿 2005年6月20日攝東噶寺裡*喇嘛和張經武會晤的房間 2005年6月20日攝席,表示擁護《十七條協議》。(參見《喇嘛王國的覆滅》,梅·戈爾斯坦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年版;《*喇嘛自傳》,經聯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初版)東嘎寺裡,張經武和*喇嘛會晤的地方,至今保持原樣。房間相當狹小簡陋,裡面僅一沙發、一茶几,牆上掛著一張*喇嘛和張經武等人的合影。從亞東縣城下司馬鎮開車到與不丹接壤、海拔4545米的乃堆拉山口,大約需要40分鐘。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驟降,路邊已能見到積雪,點綴其間的杜鵑花顯出幾分冷豔和孤傲。兩國的邊防官兵顯然相互都熟悉,我們過去後,要求和不丹邊防軍人合影,對方都很熱情。其中的一位還主動用不流暢的漢語問中央*部的高飛處長是從哪裡來的,聽說是從北京來的,馬上又跟一句“大官啊”,高處長答“普通老百姓”,沒想到對方竟冒出一句:“那很厲害啊!”弄得大家都樂了。離開亞東前,我們又參觀了噶舉寺。該寺的主殿已是危樓,不能上樓參觀,一層左邊的殿堂還較堅固,門楣上懸掛有清駐藏大臣升泰題寫的匾額“大放光明”。噶舉寺在“*”時被毀損嚴重,連該寺第一任活佛的靈塔都被炸被挖,原址上現在還能看到裸露在外的鋼筋條和半截塔基,不過後來已在旁邊為之重修了靈塔。噶舉寺裡駐藏大臣升泰題寫的匾額“大放光明” 2005年6月19日攝在神秘的雪域高原上之八援藏的縣委書記方 在西藏,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缺氧不缺精神。”這話對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一種讚美,也是對高原人的一種生動描述。對內地援藏的人來說,這更是一種真實寫照。一到亞東,至帕裡鎮,縣委書記梁海虹即早早趕來迎接。他是上海來的援藏幹部,年紀不大,卻充滿活力,自信而有魄力,說起亞東,如數家珍。我們在林芝、山南見到的援藏縣委書記,大都是這樣一種精神狀態。據介紹,第四期援藏幹部關於“進藏為什麼?在藏幹什麼?在藏得什麼?離藏留什麼?”的問題討論,最近在西藏上下討論得熱火朝天。在山南地區乃東縣,武漢市第四批5名援藏幹部在乃東縣委書記胡洪春的帶領下,堅持“進乃東的門,做乃東的人”。胡洪春說:“我是乃東縣委書記,不是單純的援藏專案和援藏資金的書記,援藏資金一定要納入全縣統籌管理,援藏幹部要與全縣幹部群眾共同參與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之中。”他們克服生活、語言、高原反應等各種困難,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給武漢市街鄉場與乃東縣鄉鎮幹部之間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武漢市援藏幹部在西藏率先開展了鄉鎮結隊工作。2004年9月20日,武漢市7個街鄉場與乃東縣7個鄉鎮在乃東縣昌珠鎮德娃林卡舉行簽約儀式,初步達成的援助專案共23個,協議專案資金260餘萬元,同時向乃東縣7個鄉鎮捐贈物資資“小康村”藏民家裡的陳設 2005年6月16日攝金合20餘萬元。2005年4月13日至20日,乃東縣組織各鄉鎮組成締結友好鄉鎮回訪團赴武漢。透過鄉鎮對*流,武漢市締結的友好街鄉場又援助乃東縣鄉鎮金額258萬元。締結友好鄉鎮的更大意義在於,使乃東縣鄉鎮幹部走出了雪域高原,開闊了視野,一些鄉鎮幹部回到鄉里後,按內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