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兒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地將那如同柳絮般飄飛的思緒收斂起來。他輕輕地拍了拍電動車的把手,然後緩緩地踩動踏板,車子便開始沿著湖邊的道路向前駛去。車輪滾滾,帶起了一陣微風,吹拂著他的髮絲。

就這樣,四兒離開了美麗寧靜的陳亭湖,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一路上,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彷彿在為他指引著方向。

當經過一條熟悉的小巷時,四兒忽然想起了住在巷子裡的三伯家的長子——那位以理髮為生的堂兄。心念一動,他便轉動車頭,拐進了那條小巷。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堂兄的理髮店門口。

店門大開著,裡面傳來陣陣剪刀與梳子交錯的聲響。四兒停好車,走進店裡,笑著跟正在忙碌的堂兄打了個招呼。

堂兄見到四兒,手上的動作略微停頓了一下,隨即露出親切的笑容回應道:“喲,四兒回來啦!”兩人寒暄幾句後,自然而然地談到了即將到來的家祭之事。

然而,對於這個傳統習俗,堂兄似乎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一邊熟練地理著客人的頭髮,一邊不以為意地說道:“這人啊,一旦走了,都已經過去三年了,這所謂的家祭感覺也就是走個過場而已。說到底,不過是給自家人還有外人做個樣子,有個交代罷了。要說真正的盡孝,還是得在老人生前的時候多給他們端茶倒水、常常陪伴在身邊來得實在些!可是現在呢,咱們為了能養家餬口過日子,整天四處奔波勞累,哪有那麼多時間陪在老人跟前啊。就像我,每天忙活著這小小的理髮店生意;而你呢,更是遠在幾千裡之外,這回還特意趕回來參加家祭,把自己的腰包都掏空了,又何苦來哉呢?”說完,堂兄無奈地搖了搖頭。

四兒不禁長嘆一聲,臉上流露出一絲難以言喻的感慨之色,緩緩說道:“這人世間啊,無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每個人其實內心深處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那份情感寄託呢。所謂的入鄉隨俗,很多時候不過只是一個表面的說辭罷了,就像是給那漂泊的心找一個暫時棲息之所。而一味地遵循傳統,往往也難以真正領悟其中深藏的真意和內涵呀。說到底,只有當那些行為和做法能夠稍稍慰藉我們的胸懷時,我們才會心甘情願去為之付出、去堅守吶!”

堂兄點頭稱是,四兒也未多做停留。告辭出來,四兒騎上電動車,繼續歸家之行時,心中對剛剛談到生前死後盡孝,也是浮想聯翩,雖然是古人有二十四孝故事,而時過境遷,今古已是不同,難以照本宣科,不然只是紙上談兵,刻舟求劍而矣。

思慮中,在父母生前的時候,子女們可謂是全心全意地盡孝於雙親。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白晝黑夜,他們始終如一地守候在父母身邊,片刻也不曾離開。對於雙親,他們不僅僅只是簡單地噓寒問暖而已,而是真正做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天冷時,他們會早早地為父母準備好暖和的衣物;天熱時,則會貼心地送上消暑解渴的飲品和水果。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展現出子女們深深的愛意。

而且,為了讓老人們能夠時常開懷大笑,盡享歡樂時光,子女們還絞盡腦汁地想出各種法子來逗趣老人家。有時,他們會給父母講述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笑話,引得雙親哈哈大笑;有時,又會帶著父母去欣賞美麗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讓他們心情愉悅舒暢。正是由於子女們這般用心良苦,才使得長輩們得以安心地享受這天倫之樂,真切地體會到親情所帶來的溫馨與幸福。

然而,當雙親離世,駕鶴西去之後,子女們並沒有因此就忘卻那曾經如山般厚重的養育恩情。相反,這份深情厚意一直深深地紮根在他們心底,歷久彌新。每逢佳節或是特殊的日子,子女們都會齊聚一堂,共同追憶先人的音容笑貌以及往昔的點點滴滴。在這一刻,所有關於父母的記憶彷彿潮水一般湧上心頭,那些曾經一起度過的美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