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立國(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撣邦革命黨第二次全撣邦代表大會,在景棟召開。
參會代表一百七十五人,比第一屆代表大會增加了七十名代表。
朱江在大會上做報告。
朱江說,這次會議,是在撣邦已經全部解放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召開的,會議的主題是總結過去,展望未來,為撣邦的發展確定方向。
朱江說,撣邦實現了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統一,撣邦人民第一次站在同一個屋簷下,撣邦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團結。
今天,撣邦徹底趕走了外來侵略者,撣邦人民真正成了撣邦的主人。
撣邦革命的第一階段,即打倒大緬族主義,實現民族獨立自主,解放全撣邦,這個目標已經實現。撣邦獨立運動,作為一個歷史階段,已經成為過去。
撣邦革命黨的工作重心,將從鄉村轉到城市,從戰爭轉到經濟建設。
撣邦的發展方向,應該是逐漸從原始落後的農業經濟,轉變為以工業為主的經濟。撣邦的社會制度,將從封建落後的土司制度 ,轉變為現代民主制度。
關於撣邦革命黨的民族政策。撣邦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撣邦境內各個民族不分大小強弱,都應該是平等的。我們反對緬族的大緬族主義,反對民族歧視,自然也不能在撣邦搞大傣族主義。
撣邦革命黨的宗教政策。撣邦革命黨主張宗教自由,這個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還應該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之分,也不存在什麼國教。任何宗教都不能干涉政治,否則一律取締。
朱江之所以強調宗教自由和平等,是因為在緬甸這個地方,存在宗教歧視。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是強勢宗教的伊斯蘭教和天主教,在緬甸則受到打壓。
關於撣邦的定位,即撣邦是否獨立的問題,朱江指出,第一,這個問題應該由撣邦人民來決定;第二,這個問題現在還為時過早。根據一九四七年緬甸《憲法》第十章脫離聯邦權的規定,加入聯邦的民族邦,十年後有自主決定是否繼續留在緬甸聯邦的權利。因此,這個問題,留待明年解決。
關於即將成立的撣邦政府,朱江指出,撣邦政府將由政治協商會議選舉產生 ,但政府必須在撣邦革命黨的領導下工作。
朱江最後說,“同志們,舊的時代已經過去,新的時代即將到來。我們摧毀了一箇舊社會,但我們應該建設好一個新社會。這是一項開天闢地的偉大工作,這項工作比戰爭更艱難,我們應該自豪能夠參與這樣一個偉大的事業。在我們的努力下,我們將會把撣邦建設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新撣邦。”
朱江的報告做完,會場上響起了經久不衰的掌聲。
陳明禮就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做了報告。
會議重新選舉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中央委員會重新選舉了新一屆的中央政治局和常委會。
中央政治局和常委會成員本屆沒有變動。
會議決定,從第三屆全撣邦代表大會起,每五年舉行一次全撣邦代表大會,期間,根據需要召開中央委員會。
六月三日,撣邦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會議代表由撣邦革命黨、撣邦革命軍代表,土司,商人,企業主,馬幫,宗教人士,醫生,教師,原政府職員,原司法機構人員等各行各業代表組成。
楊國昌也被邀請參加政協會議。
被邀請的還有景棟的吳廷安,東枝的鄭濟民,和大其力的潘老闆。
楊振材作為土司代表,又是聯邦議員,也被邀請參加會議,但楊振材沒有到會。
楊振材還在觀望之中。對他來說,現在是個考驗。
他非常清楚朱江的野心,知道撣邦宣佈獨立只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