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的屍體,被他們當成防禦工事。

對面撣邦革命軍計程車兵,這時才感受到壓力。

唐林瞭解到戰場的形勢,命令部隊發起總攻,圍殲殘敵。

命令下達,部隊向政府軍殘軍合圍。

為了減輕傷亡,巴祖卡也對著敵人陣地發射。

政府軍四面受敵,無法突圍,居然沒有人投降,反而悍不畏死,拼命反擊。

這批政府軍的風格不太像以前的政府軍。

政府軍的人逐漸減少,最後只剩二十多人,被迫放下武器。

敵人放下武器 ,撣邦革命軍只得接受他們投降。

只是不好處理,帶回去太遠,放了又有點可惜。

戰後統計,唐林的人犧牲三十多人,輕傷數十人。

政府軍的人死亡三百多,倒在地上的還有一百多傷員,有些重傷員估計也無法存活下來。

軍車和迫擊炮、重機槍都毀了,無法利用。

步槍、輕機槍無數,這些繳獲得帶著走。

打掃戰場完畢,唐林命令將犧牲的革命軍士兵就地安葬。

以後有機會再把他們的遺骸接回去。

經過審問敵人的俘虜,知道這次帕敢駐軍已經全部出動,在這裡被團滅。

問密支那有多少駐軍,剩下的這些俘虜都是普通士兵,他們也不知道。

俘虜還交代,政府在克欽邦的駐軍裡面,有很多克欽族士兵,他們都是以前參加過二戰的老兵。

唐林這才明白,為什麼這裡的政府軍士兵不同於以前遇到的政府軍。

原因就是裡面有很多克欽戰士。

二戰時期,日本人佔領緬甸後,美軍為了在緬甸對付日本人 ,組織克欽人成立游擊隊,稱為“101突擊隊”。101突擊隊多次襲擊日軍,營救出事的美軍飛行員,炸燬橋樑鐵路,據統計,101突擊隊先後擊斃五千多日本人。

二戰後,101突擊隊被收編,現在緬甸政府軍駐克欽部隊中,就有很多原克欽突擊隊老兵。

克欽人性格彪悍,擅長叢林戰,後世歷史上,克欽獨立軍和政府軍交戰幾十年,政府軍始終無法消滅克欽獨立軍。

如果這次不是提前預設戰場,進行埋伏,戰鬥的結果就很難說了。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唐林給朱老三發報,叫他加快前進,儘快趕到伊洛瓦底江邊,找到合適地方,徵集民間船隻和竹筏,儘快將騾馬和礦石運過江,自己帶人在後面全力阻擊密支那的緬軍。

只要騾馬礦石過江,唐林相信自己帶著部隊,就是強行從密支那大橋透過,都沒有問題。

給朱老三發報後,唐林開始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