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後的日子裡,朱棣對待張嫣的態度相較以往稍稍客氣了些許,然而,卻遠不及徐皇后在世時那般親切友善。朱棣的心情猶如多變的天氣,時而晴朗,時而陰霾,讓人難以捉摸。張嫣深知這一點,為了緩和朱棣的情緒,也為了宮廷中的安寧,她決定打發朱瞻基時常陪伴在朱棣身旁。

她心裡清楚,朱棣雖然對朱高熾頗有不滿,認為他毫無自己的風範,然而,對於朱瞻基,朱棣卻是格外喜愛。朱瞻基聰明伶俐、機智過人,總能在關鍵時刻給朱棣帶來歡樂和慰藉。

張嫣獨自坐在自己的宮廷中,思緒飄飛。她想到鄭和下西洋已然歸來,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好奇與渴望。她尋思著,自己是否能夠見一見這位傳說中的人物呢?可她也明白,身為妃子,若無他人引薦,想要見到鄭和絕非易事。

思來想去,張嫣決定前往朱高熾那裡,向他袒露自己的想法。當她踏入朱高熾的宮殿,朱高熾正坐在書桌前處理政務。

看到張嫣前來,朱高熾放下手中的筆,關切地問道:“嫣兒,你怎麼來了?”

張嫣微微欠身,說道:“相公啊,我此番前來,是有事相求。我想見見鄭和。”

朱高熾面露疑惑,問道:“嫣兒,你見鄭和幹什麼?”

張嫣目光堅定,緩緩說道:“相公,我見鄭和主要是想了解他此番遠航帶回了何種新奇之物,聽聽他所講述的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和奇聞軼事。這些內容在編撰《永樂大典》之時或許能夠派上用場,為大典增添更多豐富精彩的篇章。”

朱高熾聽後,沉思片刻,點頭說道:“嫣兒所言有理,也好,那我來為你引薦。”

不久之後,在朱高熾的安排下,張嫣終於在東宮見到了那傳說中的鄭和。只見鄭和身材高大挺拔,身姿矯健有力。他的面容剛毅而充滿威嚴,一雙深邃的眼睛猶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透露出堅定和智慧的光芒。他的面板因長期的海上航行而略顯黝黑,卻更增添了幾分滄桑與豪邁。濃密的眉毛微微上揚,彷彿在訴說著他在海上經歷的無數風雨。鼻樑挺直,嘴唇緊抿,透露出一種果敢和決斷的氣質。他頭戴一頂官帽,身著華麗的官服,腰間繫著一條鑲嵌著寶石的腰帶,更顯得氣宇軒昂。

朱高熾微笑著向鄭和介紹道:“三寶公公啊,這是我的妃子,張嫣,她一直對您的遠航經歷充滿好奇,渴望能聆聽您的見聞。”

鄭和恭敬地向張嫣行禮,說道:“見過太子妃娘娘。”

張嫣趕忙說道:“三寶公公客氣了,能得見公公,實乃妾身之幸。”

與此同時,在朱瞻基的陪伴下,朱棣的心情逐漸好轉。朱瞻基如同春日裡的陽光,溫暖而明亮,總能用他的聰明才智和天真無邪驅散朱棣心頭的陰霾。

朱瞻基會為朱棣講述宮中的趣事,或是分享自己在學習中的點滴進步,讓朱棣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和希望。有時,朱瞻基還會陪著朱棣在御花園中散步,欣賞盛開的花朵,聆聽鳥兒的啼鳴。

“皇爺爺,您看這花開得多美,就像咱們大明的江山,繁榮昌盛。”朱瞻基笑著說道。

朱棣看著朱瞻基充滿朝氣的臉龐,心情也變得舒暢起來:“瞻基啊,你可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我大明的棟樑之才。”

朱瞻基鄭重地點點頭:“皇爺爺放心,孫兒定不辜負您的期望。”

在朱瞻基的陪伴下,朱棣時而會回憶起自己年輕時征戰沙場的英勇事蹟,時而會展望大明未來的輝煌前景。朱瞻基則在一旁認真傾聽,不時發表自己的見解,讓朱棣感到十分欣慰。

“瞻基啊,你這孩子,越來越有出息了。”朱棣笑著誇讚道。

朱瞻基調皮地眨眨眼:“那都是皇爺爺教導有方。”

而另一邊,張嫣與鄭和的交談也在融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