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的在校生也超過了10000人,還有差不多同樣數量的讀書人在接受速成教師培訓。
因而大明新式教育的第一個發展高潮很快就要來臨了。
可是左宗棠在聽了朱濟世關於“以爵位換教育經費”的點子以後,卻提出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新式教育不應該包括小學,而是該從書院開始,書院之下應該依靠民間私塾進行傳統的儒家教育——因為那種新式小學沒有多少人會去讀的!
左宗棠斟酌著道“新式小學的課程臣是知道的,所教授的儒學並不精深,還比不上尋常的私塾。如果讀了小學,幾乎可以肯定和仕途無緣。普天之下又有幾個父母會將孩子送去讀這等無緣仕途的學校呢?而且這小學的學費也比私塾要高,多半還設立在縣城裡面,不是尋常人家可以負擔的。陛下,您覺得這樣即昂貴,又不實用的小學。會有幾人去讀?”
小學會招不到學生?朱皇帝細細一想,好像左宗棠的話有點道理,這小學裡面教的東西的確和科舉考試關係不大。那幫望子成龍的父母很可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上小學……
“可是現在的新式書院招生很好啊?”
“那是因為陛下的科舉要考西學啊!”左宗棠摸了摸鬍子笑道,“而且現在大明各家書院中所傳授的儒學都頗為精深,書院學生考中秀才的機率很大,就算考不中還可以去考大學考陸海軍軍校,一樣有機會當官……陛下曾經下過旨。凡是濟世大學畢業,都可獲得舉人功名的。雖然這些舉人在官場上不大值錢,肯定不如走正途出身者(從光復5年開始,大明的舉人考試也已經開始了,而且還是一年一試。再過5年,進士考試也會開始。同樣一年一試,但是由於這兩個科舉類似於官員升級試,並不是一考定江山,其中的貓膩也多,所以反而不如秀才試這個做官入門試受重視了)。但終究也是條捷徑。”
呃,還是為了做官而讀書!而且這幫科舉官好像還把大學畢業生當成捐班了……
朱濟世揹著手下了“觀水法”,在大噴泉前面站定,有些感慨地道“讀書為做官……現在的私塾和儒家書院灌輸的都是這套道理,可是這天下不僅需要官,更需要能工巧匠,需要商人,需要軍人啊!比如建造這個大水法和遠瀛觀都是一門學問,在西方叫建築學,還有朕所精通的醫學、化學、生物學、細菌學,都是學問,都是於國於民有大利的。可大明讀書人卻大多不屑而為之……這些個學問同樣博大精深,是需要從小打好基礎,按部就班地學習,不是那些三十大幾的老書生讀兩年速成班就行的。可現在,我大明一國的精英,還是為科舉所牢籠!”
左宗棠聽了朱濟世的話,以為他動了廢科舉的心思,連忙勸道“皇上,若無科舉,我大明的天下絕不會有今日之安。這科舉雖有牢籠智士之用,卻也是田舍之郎的一條上升之途。”
朱濟世皺眉“朕知道,朕並不是要改了考試做官的老規矩,只是……一國才智之士,不能全被科舉牢籠。左相,你得替朕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聽到這個話,左宗棠不由得在心裡面罵自己嘴賤了。沒事兒提什麼小學沒有人讀的茬?現在好了,得替皇上想辦法,還得兩全其美……
左宗棠眯著眼睛想了好半晌,才道“皇上,還得在科舉上做文章……下一次東南八省的秀才試不如分科吧。”
“如何分法?”皇帝感興趣地道。
“皇上,這科舉大比之法,一開始的時候和現在是不一樣的,不是一把抓只考《四書》《五經》,而是分為秀才、明經、進士、明書、明法、明算等科目,分別考核。考上的,都有官做的。”
“這古時候的考法比現在要好!”朱皇帝點了點頭,自言自語道,“三年後東南八省的秀才試,還有其餘漢地各省的第二輪秀才試都要開始分科,分為秀才、武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