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掙扎,抵抗;小孩們卻全不知道,只解嘻笑,絕不生嗔。這不是世間最悽慘的狀態嗎?
比較起上述的種種現狀來,我們這匿名的通訊者所發見的窮小孩的遊戲,還算是幸福的。他們雖然沒有福氣入學校,但幸而不須跟娘去撿煤屑,不須跟爺去捉狗屎①,還有遊戲的餘暇。他們雖然不得享用運動場上為小孩們特製的蹺蹺板,但幸而還有這兩隻板凳,無條件地供他們當作運動具的材料。
窮小孩的蹺蹺板(2)
只恐怕日子過下去,不久他的爺孃要拿兩條板凳去換米吃,要帶這兩個孩子去撿煤屑,捉狗屎了。到那時,我這位匿名的通訊者所發見,和我的所畫,便成了這兩個窮小孩的黃金時代的夢影。
廿三〔1934〕年七月十四日。
。 想看書來
談像(1)
“畫得像”,就是“畫得好”麼?思慮疏忽的人都說“然”。其實不然。畫得好不好,不僅在乎像不像。“像”固然是圖畫上一要點,但圖畫上還有比“像”更重大的要點,不可以不知道。
現在先講幾個關於“像”的故事給大家聽聽,然後再說出我的理由來。
從前希臘有兩位畫家,一位名叫才烏克西斯(Zeuxis),還有一位名叫巴爾哈西烏斯(Parrhasius),都是耶穌紀元以前的人。他們的作品已經不傳,只有一個故事傳誦於後世:這兩位畫家的畫,都畫得很像,在雅典的畫壇上齊名並立。有一天,兩人各拿出自己的傑作來,在雅典的市民面前比賽技術,看是孰高孰下。全市的美術愛好者大家到場,來看兩大畫家的比賽。只見才烏克西斯先上臺,他手中挾一幅畫,外面用袱布包著。他在公眾前把袱布解開,拿出畫來。畫中描的是一個小孩子,頭上頂一籃葡萄,站在田野中。那孩子同活人一樣,眼睛似乎會動的。但上面的葡萄描得更好,在陽光下望去,竟顆顆凌空,汁水都榨得出似的。公眾正在拍手喝彩,忽然天空中飛下兩隻鳥來,向畫中的葡萄啄了幾下,又驚飛去,這是因為他的葡萄描得太像,天空中的鳥竟上了他的當,以為是真的葡萄,故飛下來啄食。於是觀者中又起了一陣更熱烈的拍掌和喝彩的聲音。才烏克西斯的畫既已受了公眾的激賞,他就滿懷得意地走下臺來。請巴爾哈西烏斯上臺獻畫。在觀者心中想來,巴爾哈西烏斯一定比不上才烏克西斯,哪有比這幅葡萄更像的畫呢?他們看見巴爾哈西烏斯挾了包著的畫,緩緩地踱上臺來,就代他擔憂。巴爾哈西烏斯卻笑嘻嘻地走上臺來,把畫倚在壁上了,對觀者閒眺。觀者急於要看他的畫,拍著手齊聲叫道:“快把袱包解開來呀!”巴爾哈西烏斯把手叉在腰際,並不去解袱包,仍是笑嘻嘻哨地向觀者閒眺。觀者不耐煩了,大家立起身來狂呼:“畫家!快把袱包解開,拿出你的傑作來同他比賽呀!”巴爾哈西烏斯指著他的畫說道:“我的畫並沒有袱包,早已擺在諸君的眼前了。請看!”觀者仔細觀察,才知道他所描的是一個袱包,他所拿上來的正是他的畫,並不另有袱包。因為畫得太像,觀者的數千百雙眼睛都受了他的騙,以為是真的袱包。於是大家歎服巴爾哈西烏斯的技術,說他比才烏克西斯更高。
中國畫界中也有關於畫得像的逸話,也講一個給大家聽聽:我國六朝時代的顧愷之。據畫史逸聞所說,人物畫也畫得極像。有一天,他從外歸家,偶然看見鄰家的女子站在門內,相貌姣好。他到了家。就走進畫室,立刻畫了一個追想的肖像。把畫掛在牆上,用針釘住了畫中人的心窩。鄰家的女子忽然心痛起來,百方求醫,都無效果。後來察知了是隔壁的畫家的惡戲,女子的父親就親來頤家乞情,請他拔去了針,女子的心痛立刻止了。這是為顧愷之的畫畫得太像了,竟有這般神奇的影響。
讀者聽了這種故事,一定笑為荒誕。不錯,逸話總不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