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藉著弄門洞的機會在公用空間上面蓋了一間房子,白白給自己家多加了三十多米使用面積。

街坊鄰居們還說不出啥,反正這地方洪濤不佔他們也佔不到,現在洪濤佔了他們也能跟著沾點光。這就是洪濤和鄰居們相處的原則,損人利己的事兒堅決不能幹,那會讓自己成為公敵的。就算要佔便宜,那也得佔公家的,還得拉著鄰居們一起佔,多少都得分點。這樣一來,就沒人會黑了心的和自己作對了。

進了這個大門洞之後,一左一右就是兩道四米多高的青磚高牆,還有兩個一模一樣的黑漆院門。門下是兩層青石條為基,一邊一個圓形石門墩,一尺多高的門檻上包著鋥亮的銅皮,門頭上還有兩個六角形戶對,標準的清代四合院結構。

西邊的院門裡面就是張媛媛和孫麗麗的小院,不過戶主是洪濤,對外則稱是小舅舅的朋友借住。東邊就是洪濤家原本的院子,推門進去先是一堵牆,左邊是西屋,向右繞過這堵牆之後才是院子。這堵牆不是影壁也就當影壁了,這樣即使大門全敞開,外面的人也看不到院子裡的情況。

翻建後的院子和原來相比其實沒啥大變化,就是南面全是後山牆,只有一個小門。不過房子就和原來完全不同了,首先是高了不少,其次就是每間房子前面都探出來一截廊子,從東到西饒了大半個院子。這樣做有一個好處,要是遇到下雨下雪之類的天氣,從東屋到西屋可以沿著廊子走,腳都不用沾雨雪。要是文青勁兒犯了,還能在廊下對著風雨抒發一下情懷,憫人悲天時自己身上乾爽爽的,豈不樂哉!

廊子這個東西是誰發明的,洪濤也不清楚,不過他認為肯定是古代文人搗鼓出來的,這玩意太符合他們的性格了。讓自己吟詩作畫這輩子算是沒指望了,不過趕上天氣好、太陽足的時候在這裡曬曬太陽還是不錯的。就算人不曬,把衣服被子掛在下面曬曬也很好嘛,就算突然變天也不怕,上面有東西遮擋著。雅人的玩意到了俗人手裡照樣也不浪費,物盡其用。

最後還有一點不同的是北房屋頂向南一側開了好幾個大玻璃窗戶,俗稱天窗。

由於房屋高了,再要把頂棚全封死太浪費空間,洪濤也不太習慣那麼高的屋頂,總覺得是住在廟裡。於是小姨夫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就是把北房弄成閣樓的結構,正房的屋頂同時也是閣樓的地板,五間北屋的房頂上面其實都是通的,樓梯就在最西邊這間屋子裡。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多很多使用空間,還能利用這些天窗把閣樓變成陽光房。尤其是在冬季,弄把躺椅放到閣樓裡,透過天窗曬著暖烘烘的大太陽,既可以代替部分採暖,又很讓人感到舒適。

其實這種結構也不是小姨夫的獨創,他以前去好幾個國家援建過,算是接觸過外界的人。按照他的說法,歐美國家很多房子都有這樣的結構,夏天可以把天窗開啟通風,冬天可以曬太陽,平時閣樓可以當做儲物間,需要的時候還能住人。只要做天窗的多層真空玻璃不漏氣,就不會有保溫不好和漏雨的問題。

(未完待續。)

182章 哥幫你頂著!(保底二)

“哎呀,在這裡曬曬太陽真舒服,你倒是會享福,這麼好的院子就你一個住是不是太浪費啦!”金月對天窗和閣樓的設計也很看好,還特意搬了個小凳子坐在窗戶下面試了試效果。

“你來就不浪費了,其實你那個衙內有啥好的啊,不如趕緊棄暗投明迴歸你濤哥的懷抱,以後這個院子裡就是你說了算啦,怎麼樣,不考慮考慮?”洪濤也覺得金月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