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港英方面和葡澳方面幾乎同一時間採取行動,應該也是受到了強大壓力並掌握了確鑿證據後的被迫之舉。

但有幾個疑問縈繞在他腦海裡讓他久久不得其解。

計劃如此機密,準備如此周全,對手是怎麼知曉的?尤其是狙殺的第二方案,他只交代給廖時亮一人,連沈嶽都不曉得,居然也被破獲,確實讓人難以理解。

沈嶽住在澳門的地址,連近在咫尺的香港站都不瞭解,葡澳當局又是從什麼渠道得知的呢?再說,沈嶽一行並非針對葡澳當局有什麼舉動,澳門警方管什麼閒事?

沈嶽一行被拘捕,澳門站及下屬站組卻平安無事,這也很蹊蹺。

香港站幾乎被一網打盡,除了漏網的田佩瑜和羅清泉,尤其是倉庫同時被抄,大批軍火曝光,可謂證據確鑿,這是個與港府交涉的大麻煩。可港英警察又是如何精確掌握這些人員和地址的?港警高層的臥底居然沒有發出任何警示,這又意味著什麼?要知道駐港情報機構與港英警方向來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有什麼樣的理由讓香港警方不打招呼就動手呢?以前也發生過類似事件,對方拿出過硬的證據,確鑿無疑地證明爆炸事件系情報局一手策劃實施,導致港英警方不得不查抄了情報局駐港機構,導致局裡駐港單位大傷元氣。

,!

事件?--計劃!想到這裡他豁然開朗,急忙抄起電話分別打給“中六組”和其他情報機構的幾個頭頭,詢問他們的駐港機構是否一切正常。果然,他得到的回答都是平安無事。他放下電話,長吁了一口氣,他的分析判斷得到了證實:這一系列行動是大陸針對計劃策劃者、執行者、參與者進行的精準打擊!

顯然,對手早已掌握了這次計劃的全盤內容,從前線指揮到後勤保障,從執行措施到備選方案,乃至租用倉庫這樣的細節,才在計劃實施前動用了外交、公安、情報等各方面強大的國家力量,採取迅速而統一的雷霆行動,來確保代表團的出訪安全。

要知道這個計劃從兩年前開始籌劃,到現在實施,除了官邸外,情報局內部知曉全盤計劃的不過寥寥數人而已,對手又是如何準確得知的呢?難道在情報局高層或計劃執行者中有人洩密?!這使葉翔不寒而慄。

從軍統到保密局再到情報局,葉翔打了一輩子交道,他深知老對手組織嚴密,手段高超,尤其是滲透能力極強,可退臺已經十幾年了,在高壓態勢下,怎麼還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反觀己方內部,情報機構林立,成果卻寥寥無幾,對大陸的情況蒐集和分析幾無拿得出手的成績,以前潛伏下來的情報網也幾乎被破壞殆盡。他長嘆一聲,覺得想也是白想,反正沈嶽、丁守拙他們不久會被遣返回臺,到時候瞭解了進一步情況再決定如何清查吧。當務之急是如何做一個像樣的彙報。

想到這裡,他把所有的電報攤在桌上,仔細地比較,互相參閱,心裡慢慢有了主意。他拿了支紅色鉛筆,在幾份電文中圈出了幾個關鍵詞,胡昇平彙報中的“連天大雨,道路中斷”、陳明遠電報中的“均系英籍警察”和“本站仍正常運轉”、羅清泉電報中的“仍獨自維持”,一套完整的彙報腹案逐漸形成:

金邊連天暴雨,導致挖好的坑道塌方,使爆炸物意外曝光,從而導致計劃失敗,人員被捕;循此線索,對方向港英當局和葡澳當局提供材料並施加巨大壓力,實施報復,使得因公過境香港的沈副局長及香港站多人被拘押,然我澳門站及香港站身份未暴露人員仍堅持工作,將情況迅速報回總部。本局正透過多個渠道瞭解進一步情況,採取補救措施。

聰明人,總能為自己的失敗找到各式各樣的理由。職位越高,往往越聰明;越聰明,找到理由也就越迅速、越合乎道理、越冠冕堂皇,藉口也就越充分。

出乎葉翔意料的是,當他小心翼翼地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