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1963年11月24日

臺北士林“情報局”大樓

國民黨“九全大會”在11月23日正式閉幕,就在“九全大會”閉幕的前一天,卻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11月22日中午,美國總統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迪利廣場遇刺身亡;副總統林登·約翰遜在“空軍一號”上宣誓繼任第36任總統。

這一突如其來的訊息給本來皆大歡喜的大會閉幕式蒙上了一層陰影,也讓葉翔忙得不可開交。他急電駐美站組迅速反饋美國新總統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臺政策的表態,希望能搶在外事機構前蒐集到有價值的情報直接呈送,藉著新當選“中委”的熱乎勁兒立個頭功。

他知道肯尼迪總統對南越的吳庭豔很不滿意,透過中情局策動南越軍隊以軍事政變推翻了吳庭豔政權。就在肯尼迪遇刺的20天前,吳庭豔、吳庭儒兄弟被南越政變軍人在一輛裝甲車裡以行刑方式近距離處決。而吳庭豔生前與臺灣關係十分密切,臺灣還曾應吳庭豔請求,秘密派遣了軍事顧問團幫助南越軍隊設立軍隊政工制度。因此,兔死狐悲的效應他非常清楚,當血肉模糊的吳庭豔照片擺在一眾大員面前時所引起的心裡震撼,也非常瞭解如果約翰遜總統繼續支援臺灣會給他們心理帶來莫大安慰。

今天,“九全大會”後的第一次“安全會議”緊急召開,議題正是判斷肯尼迪後的美國對臺政策。出席會議的除了“國安局”、“情報局”、“調查局”、“特情室”、“中二組”、“中六組”等機構的幾個頭頭外,還有他以前的搭檔沈嶽,他仍是“中二組”副主任。最近大家盛傳沈嶽有可能出任“司法部調查局”局長。

“調查局”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中統”和黨通局。自從國民黨成立了“改造委員會”對內進行整頓,削平了各宗派、各山頭後,黨通局重組成為了“司法部調查局”,形成了“情報局”對外,“調查局”主內的大致格局,也使“軍統”與“中統”長期內鬥的歷史畫上了句號。

會議結束後,葉翔特意留下來跟沈嶽多聊幾句。和剛從情報局離職時相比,沈嶽顯得精神了許多,卻變得不那麼咄咄逼人,話也少了些。

多年來的搭檔,讓葉翔形成了一個習慣,每當有棘手的問題,他總是先找沈嶽聊聊,聽聽他的意見。雖然沈嶽在時,他心裡多少還有些戒備,唯恐有一天他會取而代之;沈嶽一走,他馬上就感到沈嶽不可替代的作用,剩下的幾個副局長無論是魄力還是能力都較之差多了。如果沈嶽調任調查局長就跟他平起平坐了,葉翔越發覺得沈嶽以退為進策略的高超,心裡的戒備也解除了。

“老沈啊,你在的時候,我還有人商量一下,你這一走,我壓力大多了。”

“葉主任,你過譽了。‘九全大會’上情報局主辦的展覽會可是很出彩呢,所有大員都親臨觀看,予以盛讚。”

葉翔兼任“中二組”主任,還是沈嶽的上司,因此他以“主任”相稱。他話音一轉,反問葉翔:“你對南越吳庭豔這個事怎麼看?”

葉翔正色道:“據我判斷,百分之百背後有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作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嘛,再說吳廷豔不過是個傀儡,不聽話就換個聽話的嘛。”

沈嶽點點頭:“是啊,帝國主義就是帝國主義,他們只會看重自己的國家利益,才不會在乎什麼別國疾苦、國際輿論的。”

葉翔自信地說:“這一點我們心裡都有數的。別看我們與美國人又搞情報合作,又請他們的顧問訓練,其實一旦美國人企圖滲透軍隊,那是絕不允許的。當年那個事就是個例子,當初說孫擁兵自重,圖謀不軌,那只是藉口而已,真正擔心的是他跟美國人走得太近,挾洋自重。”

沈嶽接著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