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朝前,不用人朝後,龍目無恩了。剛才我在殿下遇見趙匡胤的幾個弟兄,一個個虎視眈眈,要闖金殿,鄭子明跳腳地喊。這些人可厲害呀!”

郭威叫王樸這一提醒,他激凌凌打個冷戰:對呀!差一點兒壞了大事。“你有何良策?”

“臣也無主見。”

郭威沉思片刻,心生一計:我何不來個一箭雙鵰,叫趙匡胤帶兵去打高平關,勝了高行周,得下關城,可將功折罪;勝不了,兩罪並罰。高行周是成名的老英雄,趙匡胤是後起之秀,當代豪傑。二虎相爭必有一傷,高行周敗了,可得下高平關;趙匡胤敗了,也報了我一箭之仇,去了我的心病。郭鹹轉怒為喜:“王愛卿,我想讓趙匡胤立功贖罪,去打高平關。”

王樸一聽,心中歡喜:只要過了眼下這關就好辦,以後再想良策。忙說:“萬歲高見。”

郭威又問:“他要畏罪脫逃怎麼辦?”“臣用性命擔保。他家有父母在京,不能逃。”

“好吧。來呀!把趙匡胤帶上金殿。”文武暗中佩服王樸有迴天轉地之能。

這時趙匡胤上殿:“臣與萬歲磕頭。”

“趙匡胤,朕本應殺你,念其素日功勞,從輕發落。給你三千人馬去打高行周,得下高平關拿回高鷂子的人頭,將功折罪;如拿不回他的人頭,二罪俱罰!”

趙匡胤聽完暗暗叫苦,心想:還不如在這殺我呢!叫我打高行周,那不是送死嗎?旨意傳出,死活也得去:“謝主龍恩!”說完轉身下殿。

王樸在一旁心裡不好受:我替趙匡胤求情,是為保住他的性命,想不到天子太狠,叫他去取高行周的人頭,給三千人,又不另撥戰將,那不是白送死嗎?這些人不夠給高行周墊馬蹄子的。郭威對趙匡胤不放心,又派個監軍,就是金臺御史潘洪潘仁美,這陣他還年輕呢。

趙匡胤下殿,柴榮和鄭子明迎過去,陪著趙匡胤到外邊,各自上馬;張光遠、羅延西也都趕到雙龍巷趙匡胤家。弟兄幾個落座之後,分付準備酒飯,剛要吃飯,家人來報:金臺御史潘仁美到。趙匡胤親自把他接到房中,眾人寒喧已畢,只見潘仁美雙眉緊皺,臉上佈滿愁雲。趙匡胤問:“潘大人你有什麼心事吧?”

潘仁美心說:沒事我能來嗎?你取高行周的人頭,叫我當監軍,我心裡沒底,弄不好我的命也得搭上!“趙將軍,此番你、我去打高行周,是肉包子打狗——有去路無迴路呀!”

趙匡胤沒說話,鄭子明不愛聽:“怎麼,高行周不也是一個人嗎?怕什麼?”

“人與人不一樣,有那麼句話: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高行週一條槍威震華夏,蓋世無雙,文武兼備,他深明韜略,善曉天文,用兵如孫武,佈陣似太公,聞風知勝敗,嗅土曉輸贏。論武藝,高家祖傳回馬轉林槍,聞名天下,十二歲雞寶山報號,大戰鐵篙將王彥章,而且性如烈火,氣性還大,他比周瑜氣性還大呢,沾火就著,打仗拼命,咱們哪是對手?另外,高平關城池堅固,易守難攻,城中糧食夠吃三年、二年的;論人馬,精兵十來萬,戰將比咱們強得多,高行周之子高懷德,白馬銀槍有萬夫不當之勇,還有副元帥樂元福等人,不易開啟。”

眾人一聽全傻眼了。柴榮急得淚如雨下:“我生身之父死在高行周之手,此仇報不了啦,如今又連累二弟受苦,不如兄弟你領舉家遠遁他鄉吧!”

潘仁美說:“那可不行!我是監軍,趙將軍要跑了,萬歲衝我要人呢!”

趙匡胤在一旁沉思不語。他早知道高行周厲害,滑州一戰領教過了,不是對手。可眼下也得去呀,明知火坑也得跳,寧死在戰場,別死在京城。我不能露出害怕的話兒,我要說怕,大家都替我擔心,鄭子明就不能叫我去。母親、妻子也跟我著急上火,沒等我走遠,家裡連哭帶鬧的多不好!想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