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鄭子明帥堂洩底 趙匡胤投案自首(第2/5頁)
章節報錯
“我們還沒找著地方呢!你可到招募營名冊上去找。”
“好吧!”
張光遠和羅延西告辭走了。二人走後,柴榮說:“兄弟,咱們進府,裡邊都安置好了。”說完,三人進帥府,有人領著奔佛堂。到裡邊一瞧,這是三間平房,一明兩暗,間量挺大,裡面供的“南海大士”,香菸繚繞。東間放著經卷,西屋是淨室,養心、唸佛的地方,柴夫人每月初一、十五都到這拜佛。
到西屋一看,柴夫人和兩個貼身的丫環,早在屋裡等候。柴榮說:“姑母,這是我的倆朋友:這是我二弟趙匡胤,那個是我三弟鄭子明。”
鄭恩趴在地下磕頭:“姑媽!你老好呀?”這一句把老夫人叫得差點沒蹦起來,樂得眉開眼笑。柴夫人一輩子沒生孩子,沒有叫媽的,特別喜歡年輕人。今天來個柴榮,又領來兩個,老夫人高興。一見鄭恩磕頭,急忙用手相攙:“賢侄兒請起、請起!”
鄭恩起來往旁邊一站,夫人看了看,鄭恩長得虎頭虎腦,憨憨厚厚,更高興了。
趙匡胤施禮:“老夫人,我乃國家欽犯,蒙夫人收留,今生難忘!”
夫人聽了這幾句話,再看看趙匡胤一表人材,點了點頭。心想:鄴都滿營戰將,也沒有這樣一位,威武雄壯,氣宇軒昂,又很穩重,此人不是平常之輩。看來柴榮眼力高明,識人物。
“趙公子,不用客套。君子無時且耐時,暫時屈尊貴體,在這佛堂住幾日,待老身慢慢告訴元帥,也有用武之地。你們和柴榮情同手足,義重如山,我很高興。住在這,不要見外,缺什麼只管告訴柴榮。每天由這兩個丫環與你送飯。”
“多謝老夫人!”又囑咐倆丫環要守口如瓶,千萬別叫元帥和前院戰將知道。
柴榮對鄭恩說:“三弟!你可別亂走,就在這個小院轉轉,免得招惹是非,節外生枝。”“放心吧,我哪也不去,就陪著我二哥了。”
“要不,你別在這憋著了,乾脆出去吧!”
匡胤說:“不行!他嘴沒把門的,到外邊亂說,非把我兜出去不可。就叫他在這吧。”
“也好!”
安排已畢,柴夫人領柴榮回屋,來到屋裡,娘倆想說說貼己的話。這時候,郭威退帳到後邊看看妻子,來到門外,咳嗽一聲:“嗯呔!丫環,夫人可在房內?”
“在!元帥請進。”柴夫人連忙出來迎接,老夫妻對拜已畢,讓到上房落座。柴榮在旁邊偷眼觀看,見郭威雖然五十來歲的人,鬚髮一根兒沒白,只長得身體強壯,項短脖粗,滿面紅光,濃眉入鬢,二目有神,鼻直口正,兩耳垂肩,別看便衣微服,也看出武將的威風。哎!引人注意的是額角上刺了個麻雀,北方人叫家雀兒。是用針刺的,抹上墨汁,印在肉內,故此有人送郭威個外號,叫郭家雀兒。
臉上刺個麻雀幹什麼?這裡邊有一段原故:原來郭威是邢州堯山人,表字文仲。父親早亡,隨母住在舅父家。十一歲那年,叫他看場院,場院上曬的麥子,一群一群的麻雀來偷吃麥粒。郭威轟走西邊的,東邊又落一群,來回轟,也轟不過來,就做了一個彈弓,打家雀兒。哪知道,一粒彈丸打在鄰居家孩子的太陽穴裡,那個孩子當時就死了,十一歲的郭威攤了人命官司。把他抓到縣衙門,叫他抵償性命吧,又沒夠歲數,況且又是誤傷,就判個充軍發配,當了配軍。十一歲孩子走不動,就免了,只叫針筆匠在他額角刺個麻雀,叫他記一輩子。意思是,你打彈弓射麻雀,攤的人命官司,以後做事,要處處注意!因此外號叫郭家雀兒。
在古代,刺面的人受歧視,小孩子不和他玩。郭威賭氣,離開家學習武藝,入伍投軍,勇敢善戰,又很聰明,一來二去,如今當上了元帥,漢朝的功臣。他這個當過配軍刺面的人,不但不受歧視,反認為是主貴了。郭家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