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公孫老獻糧救駕 高懷亮闖營搬兵(第2/8頁)
章節報錯
天都在大街之上東遊西逛。他可不是散心遊玩,而是視察民情,想法籌糧。他是黑夜、白天,晝夜不停地轉,壽州城大街小巷他都走遍了,家家斷了炊煙。有錢的人家,把傭人、長工、老媽子全都辭退,生怕多個人多張嘴。他發現唯有在城西北角有三間土坯房,房子很破,一天兩遍,炊煙不斷,這家人滿面紅光,沒有飢餓神態。苗從善覺得十分奇怪,一連觀察了五天,這家有一位老人,衣服襤褸,臉色好看,常拿出小盆稀飯,賙濟左右窮孩子。這是個窮苦人家,為何沒有斷糧?他家的糧食哪來的呢?苗從善百思不解。
要知心腹事,但聽背後言。這天晚上,他喬裝改扮成老百姓的模樣,在窗外偷聽。就聽屋裡有人說話。有個女人的聲音說:“爹呀!您就說了吧!看城中百姓餓得多可憐!”
“不行!我怕燒香引來鬼,叫趙匡胤知道,他把糧食弄走,當兵的吃飽飯打仗更有勁,這仗不定打多少年呢!”“爹!都說趙匡胤是好皇上,他的兵將不搶不奪,不能看著他們餓死,咱積點陰功吧。”
“我還得看看。”
苗從善在窗外聽了這番話,心中高興:老人手中有糧,不敢獻出,其中定有緣故。當晚回去,沒敢對別人講。第二天,來到老人家門前,等老人出門,故意上前說話,宣傳趙匡胤是有道明君,興兵伐南唐順天應人。三說兩說,把老人說活心了。老人說:“耳聽是虛,眼見為實,我得看看。”
苗從善著急說:“萬歲三天沒吃一口東西,快餓死了,你不能看著,得趕快去救駕呀!”
老者說:“好吧,我去救駕。但有一樣,他是有道明君,我給他幫忙;要是殘暴昏君,我不管,寧可死在他身旁。”就這樣,他做了六個麵餅,用竹籃裝著,臨行囑咐女兒:“你們在家聽信,我要回不來了,你們別難過,該著我死。”
苗從善說:“你放心,有我嗎。”
老人聞聽一愣:“你是誰?”
“我叫苗從善。”
“是趙匡胤的軍師?”
“正是。”
“我上你的當了!”
“老人家你上什麼當了?你和女兒議論糧食的事,我早就聽見了。要是別的皇上,把你抓去拷打,你不說能行嗎?我是勸你,你試探趙匡胤好壞,我也同意。太平年間看不出君主好壞,到了這陣看他如何?我幫你,你幫我,去試探趙匡胤。要昏庸寡德,我也不保他。”
老人聞聽這些話,打定主意:“好!我信得著你了。”就這樣,兩人來見趙匡胤。
老人見到趙匡胤,深受感動:“萬歲,小民有蒙君之罪,罪該萬死!”
“老人家何罪?是孤連累你們。”
“萬歲!本不該叫你們捱餓,有很多糧食,我沒說,今天洩露軍機。小民是本地人,是土木工匠。十年前,南唐濠王李璟,要兵吞各國,獨霸中原,招兵買馬,聚草囤糧,在壽州修個地下糧倉,由壽州大帥劉仁瞻監工。我被召去修糧倉。服徭役的有幾百人,大興土木,工程浩大。白天不敢動,半夜幹活。這個糧倉修在壽州城外,進口在城裡,整修一年半,大工告成。劉仁瞻下令,讓當兵的把修建糧倉的人,一律殺死。還怕走了風聲,又把當兵的殺掉。其他官員光知道壽州有糧倉,也找不到地方。後來劉仁瞻也死了,時過境遷,此事壽州人都不知道。在他們殺人的前三天,我接到家書,說女兒生孩子,我偷偷離開修建之地。後來一打聽,修糧倉的人全部被殺,一個人也沒了,出入口堵死。我知道事情不妙,遠奔他鄉。在外邊住了七年,一看風平浪靜了,才回歸故土。
“所以壽州百姓恨南唐濠王李璟。雖然換了皇上,我也不敢住在城內,住在城關四十里地村子內。這次萬歲來打壽州,小老兒想念女兒,怕她出閃錯,才回城內。剛住不久,萬歲帶兵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