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等到雷少卿他們搞定了這些問題的時候,已經是二十三日晚上十點多了。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也正在積極的進行之中。當時,最嚴重的就是對付戰艦所需要的航空穿甲彈的儲備嚴重不足,而且就連很多港口裡都沒有足夠的儲備,之前可沒有任何人想過要用重型轟炸機去對付戰艦,畢竟重型轟炸機使用的最多的是燃燒彈與高爆彈。也正是如此,準備工作直到十一點半之後才陸續到位,飛行員在此之前已經領到了作戰計劃,很多轟炸機是在掛上炸彈之後就立即起飛的。這也導致整個轟炸行動混亂不堪!
如果考慮到當時各種不利因素的話,這次轟炸行動的組織應該是相當成功的,畢竟換了誰,也不可能做得更好。雷少卿在其中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這也是他指揮的第一次大規模轟炸行動,透過這次行動雷少卿初步掌握了這類行動可能遇到的主要問題,鍛鍊了他的能力,這為他後來得到更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至於這次轟炸行動,也確實算不上精彩。
第七十三章 混亂戰場
因為準備不充分,這次轟炸行動的效果也就好不到哪裡去。從六個機場上分頭起飛的轟炸機群根本就沒有能夠在預定空域會合,甚至連那些從一個機場上起飛的轟炸機都沒有能夠一起行動。另外,這六個機場中,距離聖地亞哥最近的有1200公里,最遠的達到了1400公里,考慮到航程中可能出現意外情況,攜帶了3到5噸炸彈的轟炸機也不能在中途浪費太多的燃料。結果,首先到達會合地點的轟炸機沒有等到後面到達的,而後到達的又在這邊耽擱了一點時間。導致的結果是,這330架轟炸機最終竟然分成了大大小小十個批次,在前後近兩個小時之內陸續到達了聖地亞哥上空。
首先到達聖地亞哥的機群有32架轟炸機,這算是一支規模比較大的機群了,這些轟炸機都是從距離最近的機場起飛的,其中有12架轟炸機攜帶了8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彈,因為沒有足夠的大型航空穿甲彈,另外20架轟炸機各攜帶20枚250公斤級航空穿甲彈。機群到達聖地亞哥的時間是凌晨四點過十分,此時斯普魯恩斯率領的兩支特混艦隊已經離開聖地亞哥港一個多小時,而且天色還沒有亮,港口內又實施了嚴格的燈火管制,空中一片漆黑,飛行員幾乎無法看到港口裡的戰艦,甚至很難分辨出海面與陸地的差別。
如果在以往的情況下,肯定需要由前導轟炸機先投下燃燒彈為後面的轟炸機照明,當時也確實安排了兩架轟炸機攜帶燃燒彈首先進入,可這兩架轟炸機沒有跟上第一批轟炸機,反而落在了後方,也就是說,第一批轟炸機只能夠摸黑投彈了。如果沒有當時已經大規模配備給重型轟炸機的雷達瞄準儀的話,恐怕這32架轟炸機根本就無法將炸彈投到港口裡去。
雷達瞄準儀的出現即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早在對日戰略轟炸的時候,就暴露出了轟炸機在夜間難以瞄準目標的問題,當時能夠找到的解決辦法並不多。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有人提出用雷達來探測地面目標,然後引導轟炸機投彈。可問題是,當時對雷達的研究還不是很深入,而且地面雜撥的干擾相當嚴重,又沒有合適的解決辦法,研製雷達瞄準儀的難度可想而知。當時出現的幾套帶有嚴重實驗性質的雷達瞄準儀在戰場上的表現也都不怎麼樣。可正是透過對日戰略轟炸後期使用雷達瞄準儀總結出來的經驗,帝國的電子工程師找到了一些提高效能的竅門。
地面雜撥干擾是個讓所有雷達設計人員都頭痛的問題,可以說,任何一部雷達都要遇到這樣的麻煩。比如,在馬里亞納群島,以及西南太平洋上的夜間海戰中,正是因為雜撥的干擾,導致艦載雷達無法及時的發現敵人的戰艦,從而出現了很多不應該出現的損失。隨著研究深入,科研人員很快發現,不同性質的物體所發射的雜撥的訊號是不一樣的,同時不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