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我任用賢才,何錯之有?”

“賢才?不過是些趨炎附勢之徒罷了。你以為殺了我,就能堵住悠悠眾口?”

寧王毫不示弱。

“你若乖乖聽話,本宮自然不會動你。可你若敢有謀反之心,休怪本宮不念手足之情。”

我眼神冰冷,透著殺意。

寧王與我對視片刻,突然大笑起來:

“好,好一個不念手足之情。韭菜花,你等著,這天下不會永遠屬於你。”

說罷,轉身拂袖而去。

我望著寧王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曾經的手足情深,早已在權力的爭鬥中消磨殆盡,如今只剩這你死我活的局面。

日子一天天過去,朝堂漸漸步入正軌,可我知道,暗處的危險從未消散。

一日早朝,御史大夫王大人出列,跪地奏道:

“陛下,臣聽聞,鎮遠大將軍劉猛近日在軍中頻繁調動兵力,似有不軌之心。”

我心中一凜,劉猛手握重兵,若真有謀反之意,後果不堪設想。

“可有確鑿證據?”

我問道。

“臣雖無直接證據,但種種跡象表明,劉猛此舉絕非尋常。還望陛下早做防備。”

王大人說道。

退朝後,我招來李崇山商議對策。

“陛下,劉猛手握十萬大軍,若他真的謀反,京城危矣。當務之急,是要穩住他,再尋機解除他的兵權。”

李崇山分析道。

“朕明白,可如何穩住他?”

我皺起眉頭。

“陛下可下旨,封劉猛為異姓王,賜予他大量金銀財寶,讓他放鬆警惕。同時,暗中調集京城周邊的兵力,以防萬一。”

李崇山獻上計策。

我沉思片刻,點頭道:

“就依丞相所言。此事關係重大,務必小心行事。”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

沒過幾天,邊關急報傳來,北方蠻夷大舉入侵,劉猛請求率兵出征。

“陛下,這恐怕是劉猛的陰謀。他若藉此機會擁兵自重,或者與蠻夷勾結,後果不堪設想。”

李崇山憂心忡忡地說道。

“可若不派他出徵,邊關戰事吃緊,大梁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我陷入兩難。

思索良久,我咬咬牙:

“傳朕旨意,命劉猛即刻率兵出征。朕再派兩名親信,隨軍監軍,時刻關注他的動向。若他有任何異動,格殺勿論。”

劉猛領命出征,我每日都在焦急地等待戰報。

這期間,朝堂上又有人蠢蠢欲動。

一日,戶部尚書張大人聯合幾位大臣,上奏彈劾我重用宦官,擾亂朝綱。

“陛下,宦官本就不該參與朝政,如今您卻對他們委以重任,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張大人聲淚俱下地說道。

我心中冷笑,這些人不過是藉著彈劾宦官之名,妄圖削弱我的勢力。

“張大人,本宮重用宦官,是因為他們對本宮忠心耿耿。朝堂之事,本宮自有分寸。你身為戶部尚書,不好好管理錢糧之事,卻來干涉本宮用人,是何居心?”

“陛下,臣一心為國,絕無他意。只是這宦官亂政,實在是大忌啊!”

張大人還在苦苦爭辯。

“夠了!”

我拍案而起,

“若再有人敢在本宮面前妄議此事,休怪本宮不客氣。退下!”

張大人等人無奈退下,我深知,這些大臣背後,定是有人在指使。

而這個人,很可能就是寧王。

日子一天天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