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的工資送到了各人手裡。全勤和加班算在一起,最多的員工有將近四百塊工資到手,最少的也有三百出頭。

在1993年這個糧油票剛剛取締的年份,三四百塊是絕大多數人望塵莫及的高工資,因此陳莊村村民紛紛擠破腦袋也要進食品廠上班。

村支書的兒子高遠達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了縣裡供銷社做會計,誰知還沒站穩腳跟就趕上國家經濟轉型,縣供銷社從壟斷地位跌落神壇,破產倒閉了。

村支書託關係給高遠達重新安置了一份新工作——在郵電局做郵差,負責送信送報紙。看起來是個鐵飯碗,實際上工作量大、工作內容又髒又累,還賺不到什麼錢。

所以在一次高遠達因勞累而病倒後,村支書便萌生了讓兒子進食品廠的想法。跟郵差的工作比起來,食品廠工資高、離家近、還有加班費,工作也不累,村辦企業就村辦企業吧,總比捧著鐵飯碗要飯強。

村支書要臉,更何況他剛剛在賀蘭那裡鎩羽而歸,所以高遠達來食品廠面試他沒跟任何人打過招呼。

村長是多少年的老江湖了,一看高遠達在面試的人群裡就知道今天必須留下他不可。

但留下歸留下,賀蘭堅持認為高遠達可以做車間工人,可以做推銷員,就是不能做會計。開玩笑,把高遠達放在會計的位置上,無異於讓她在村支書面前裸奔,沒有絲毫安全感可言。

對於跟她不是一條心的人,賀蘭認為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所以最後高遠達雖然透過了面試,卻被分配到車間做了一名普通流水線工人。村支書得知訊息後臉色陰晴不定,卻也沒說什麼。

哪知後來賀蘭捨近求遠,先後從縣裡招了一名會計和一名出納回來,還給分配了一間辦公室做財務室。

村支書這時終於坐不住了,私下裡找到村長問何必多此一舉。

村長一臉為難地說:“你以為會計和出納是隨便招的?那是工商局張局長給賀蘭分配的任務。三部電話張局長給咱們廠省了好大一筆費用,現在人家有指示,賀蘭能說不?”

國家經濟轉型,縣裡有企業接連倒閉,縣政府給各部門都安排了下崗人員再就業的安置指標,各部門為此苦不堪言。

賀蘭從村長那裡得到訊息的第一時間便以感謝為名到工商局送禮,禮物自然是食品廠自己生產的零食大禮包。順便她還面見了張局長,一番繁文冗節後賀蘭終於說明來意。

“聽說咱們工商局也有下崗人員再就業的安置指標?不知道有沒有會計和出納,有的話麻煩局長給我們廠介紹兩個唄?我肯定鼓掌歡迎。”

村長埋怨她膽大妄為,這個口子一開就怕後面止不住,萬一什麼部門都要往廠裡塞人可怎麼辦?

賀蘭信心十足回答不會。

下崗的人會越來越多,很快全國上下都習以為常,哪裡還會有什麼安置指標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