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娶得這樣的一位賢妻,肯定會給自己提供不少幫助。
雷曉飛知道自己的心亂,主要是因為情報不明的緣故。雖然自己已經請洪七公幫忙蒐集,但也沒有這麼快就有回報,所以,現在就是心亂也沒用,不如聽神尼的話,到船艙裡去歇一歇,養精蓄銳,留精神來應付下面的事。
雷曉飛往船艙裡走去時,望著被拋到了背後的青城,百感交集。剛來巴蜀時,自己就想著要走,還為此定下了一個一年計劃。直到幾天前,自己還為不能脫身而苦惱,但真正到了要離開巴蜀的現在,心中又不禁生出了一絲眷戀。
一年來,自己在這方熱土上,灑了不少汗水,也花費了不少心思。幸好,自己的汗水沒有白流,自己的心思也沒有白費,巴蜀終於在自己的手裡得到了改善。起碼,現在的巴蜀,已經讓大部分的人能吃上一頓飽飯,讓一部分的人開始有了餘錢。
相信巴蜀以後,沿著自己設計好的路、在自己定下的政策下繼續走下去,定會欣欣向榮,巴蜀人民也定能過上小康的衣食無憂的生活。這就是自己的治理目標。在當前的環境、形勢之下,能做到這個地步,自己已經是盡力了。
完了這次南粵的事後,不知皇上會怎樣安排?如果到時不能留下在南粵,就動員所有的親朋遷往巴蜀,自己再全力投入,讓這方水土的各項指標更上一層樓。
此刻的雷曉飛他哪曾想到,他的這一別,就要等到了十年之後,國家安定了下來,他才能到自己戰鬥過的巴蜀重遊。
那時的巴蜀,還真如雷曉飛所預測的那樣,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他定下的各專案標已經基本得到了實現,人民的各項生活指標,都居於大華其它地區的前茅,就是連學堂,也是大華最多的地方。
那時的巴蜀,還有一幅景象是雷曉飛萬萬預想不到的,就是巴蜀人民為他在山城的碼頭邊立了一座銅像。那銅像與他的真人一般大小,面貌、風采也有幾份神似。在人像的旁邊,還有一輛也是銅鑄成的、雷曉飛發明的“木牛流馬”和一個絞盤,絞盤上那繩索樣的盡端,還掛著一個滑輪組。
這組規模宏大、栩栩如生的銅像,不用說是出自名家的大手筆啦。
銅像矗立在山城的碼頭邊那座小山上,讓在長江上來往的人都能清楚瞻仰。銅的人像面向長江,兩手的姿態有點像雷曉飛前世正在指揮交通的交通警,一手指向長江下游的中原地帶,另一手彎起,成招呼狀,好像要把中原地帶的什麼招過來。這銅像的姿態,不用說就是在詮釋雷曉飛那“運出去,引進來”的政策啦。
不單如此,巴蜀的人民還把雷曉飛敬到了與巴蜀創世神並肩的地位,都說他是巴蜀人民新生活的創世神,並都尊敬地稱他做“巴蜀王”。家家戶戶都承了他的長生牌位,每天早晚進香為他祈福。
當時與雷曉飛一同剛從南粵視察完畢,過來巴蜀視察的皇上和皇太子,見了這番情形後感慨萬分,皇上還開玩笑地對雷曉飛說道:“幸好,我還不算是個昏君,否則就憑在南粵和這裡見到的情形,已可以定你一個功高震主之罪了。”
雷曉飛苦笑了一下,說道:“我已經很低調啦,誰知還是引出如此張揚的事,唉,人民真是淳樸,只要給他們一頓飽飯,他們就唸你到永遠。”
雷曉飛的話,道出了做官的真諦,就是你為人人時,人人也會為你。
當時,皇上就慨嘆道:“我真以收到你這樣的一個皇兒而自豪,這十年來,你為社稷做下的事,就足以抵上大華的半壁河山。”
後來,皇上還江真封了雷曉飛一個鎮南王的爵位,把長江以南的地方,交由他打理。當然,那是後話啦。
雷曉飛的思緒回到現實後,他打量著自己帶領的這支馳援南粵的先頭部隊,思考起行動的細節來。
因為是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