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帶動當朝的技術發展。三是對當代的人民有利。這麼好的事,雷曉飛當然就想幹了。
但在當代,搞這類東西的條件少得可憐,就是連最基礎的鐵資源,也要花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弄上一點。而機械最覺見的配套物——橡膠,雷曉飛也還沒有在當代見過,這讓雷曉飛怎能做成無米之炊呢?總不能所有的東西都用“南洋雜木”做吧?
雷曉飛梳理了一通頭腦,也沒有想到有什麼適合的事做。
本來,在他設想的“合作社”發展計劃中,“合作社”完成了現有的專案後,就應該是上煤爐、煤球這個專案,要上這個專案,就先要解決批次生產煤球的問題,現在,有了李村這個人力貯存庫,做煤球倒不成問題,難的是碎煤和磨煤粉。
雷曉飛不是沒有想過用清江水做動力,來解決碎煤和磨煤粉的難題,如果在雷曉飛的前世,做兩臺這樣的裝置,用雷曉飛前世的家鄉話來形容,簡直就易過口水點芝麻。因為做這兩樣的東西的技術要求不高,碎煤,只需要一臺簡陋的雷曉飛前世的機械行業內俗稱“威也錘”的類似裝置就行;而磨煤粉的裝置呢,也不復雜,並不需要球磨機、研磨機等先進的裝置,只要把石碾子的底盤做成活動的,讓它在需要時,被江水帶著轉動就行。
“威也錘”是一種最簡陋的鍛打裝置,“威也”是鋼絲繩的英文名稱,顧名思義“威也錘”就是用鋼絲繩吊著錘頭,透過上下運動來錘擊的錘。這種錘,在雷曉飛的前世,只要做一個鐵錘頭,一個鐵平臺,用一臺捲揚機就行。但在當代,單是鋼絲繩已經是解決不了,如果用麻繩替代的話,麻繩不耐磨,可能每天都要換一條繩子,那樣不但麻煩,也不化算。
而要把石碾子的底盤做成活動,放在雷曉飛的前世,那就再簡單不過了,只要做一個皮帶輪或齒輪或鏈輪,裝一臺電機就行。而放在當今,因要用江水作動力,那江中至岸邊就有一段距離,距離這麼長,如果用齒輪傳動的話,那就不知需要多少組齒輪才能完成這麼長距離的傳動。也就是說,這個動作,只適合用鏈傳動或皮帶傳動,皮帶則因還沒有橡膠而無法做,而鏈呢,當前的加工裝置,哪能做得出一條鐵鏈呢?
既然兩種裝置都無法制作,那雷曉飛的煤爐、煤球這個專案就只好擱淺了,讓雷曉飛直嘆機械在當代難玩。
第268章偷步推廣
雷曉飛現在負責的兩處地方,在私的“合作社”和在公的李村,都已沒有什麼值得雷曉飛動腦筋的東西。而武功又是急不來的,也不到他想的,所以,雷曉飛真的感覺好像已沒什麼東西好化腦筋,現在他只有等朝廷的試點推廣批示,才能有事做了。
試點推廣,雷曉飛突然腦中靈光一閃,雖然朝廷還沒有推廣批示,但自己就不會偷步推廣嗎?這麼一來,到時如果朝廷批示了推廣,那丹楓這邊就已是先行了一步,可以及早見效。如果朝廷不推廣,那也可以讓已經推廣的農村及惠。
當然,這既然是朝廷沒有批示的東西,就只好偷偷行事啦,而且還要找信得過的人行事,這樣才不怕引起麻煩。雷曉飛想到這裡,馬上就想起了番山墟的最高長官——伍府尹伍大哥。
相信這種能改變農村貧窮的先進生產模式,憑他對伍大哥的瞭解,愛國憂民的伍大哥一定會欣然接受,而且只要不是大張旗鼓地宣揚出去,也不會給伍大哥帶來什麼麻煩。
雷曉飛把這個想法跟丹楓說後,丹楓沉吟了良久,反覆衡量了其中的厲害關係,認為可行。
番山墟已是大華帝國最南面的行政區,地域偏僻,它轄下的農村的生產狀況,較郡治附近的農村更為落後,著手提前在那裡推廣互助生產模式,既能讓那裡的農民及早脫貧,又能讓自己早日得到政績,是一舉兩得的好事。而且,那裡地處偏僻,只要不聲不響地改個名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