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裡的活。那是各朝各代,天南地北都免不了的一些事,連光陰都奈何不了,再是歲月荏苒,日子總是要過的,也總是差不離的。當然,不是鑽木取火的那類追根溯源的日子,而是文明進步以後的,科學之外,再加點人性的好日子。上海的工薪階層,辛勞一口,那晚飯桌上,就最能見這生計,萵筍切成小滾刀塊,那葉子是不能扔的,洗淨切細,鹽揉過再潷去苦汁,調點麻油,又是一道冷盤;那梅乾菜裡的肋條肉是走過油的。煉下的油正好煎一塊老豆腐,兩面黃的、再滴上幾滴辣椒油;青魚的頭和尾燉成一鍋粉皮湯,中間的肚當則留作明日晚上的主菜。蘇青就是和你討論這個的。這種生計不能說是精緻,因它不是那麼雅的,而是有些俗,是精打細算,「一個銅板也要和魚販子討價還價」。有著一些節制的樂趣,一點不揮霍的,它把角角落落裡的樂趣都積攢起來,慢慢地享用,外頭世界的風雲變幻,於它都是抽象的,它只承認那些貼膚、可感的。你可以說它偷歡,可它卻是生命力頑強,有著股韌勁,寧屈不死的。這不是培育英雄的生計,是培育芸芸眾生的,是英雄矗立的那個底座。這樣的生計沒什麼詩意,沒什麼可歌泣的,要去描寫它,也寫不成大篇章,只能在報紙副刊的頭尾佔一小塊,連那文字也是用的邊角料似的,是一些碎枝末節。

蘇青是有一顆上海心的,這顆心是很經得住沉浮,很應付得來世事。其實,再想一想,這城市第一批穿女式人民裝的婦女,都是從旗袍裝的歷史走過來,蘇青是她們中間的一個。不能接受的原因只在於,蘇青留給我們文字,使她幡然眼前,而其餘的人,都悄然淹於歷史的背後。所以我們就把蘇青的形象規定了,是舊時的裝束。再說,她又沒有給我們新的文字,好讓我們去揣度新的形象。說起來也是,這城市流失了多少人的經歷和變故,雖說都是上不了歷史書的,只能是街談巷議,可缺了它,有些事就不好解釋,就有了傳奇的色彩,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海歷史的傳奇性的意思,其實,每一日都是柴米油鹽,勤勤懇懇地過著,沒一點非分之想,猛然間一回頭,卻成了傳奇。上海的傳奇均是這樣的。傳奇中人度的也是平常日用,還須格外地將這日用夯得結實,才可有心力體力演繹變故。別的地方的歷史都是循序漸進的,上海城市的歷史卻好像三級跳那麼過來的,所以必須牢牢地抓住做人的最實處,才不至恍惚若夢。要說蘇青聰敏勝人一籌的,就在這地方,她腦子清楚,不做夢。蘇青的文章裡,那些識破騙局的人生道理,總是叫人歎服。尤其是關於男人女人的,真是撕破了溫柔的面紗,一步步進逼,叫人無從辯解。

。 想看書來

尋找蘇青——王安憶(3)

蘇青不免得罪了兩下里,男人和女人都要把她當敵人,但畢竟太過激烈,也流露出些言不由衷的意思。好像故意要把溫情藏起來,好使自己不軟弱。並且,一點鬆懈不得,稍不留意就會被打了伏擊。這就是獨立女性的處境,以攻為守的姿態。內心裡其實還是希望有男人保護的,她與張愛玲對談時,不是提出過標準丈夫的五條要則嗎?尤其是第五條,「年齡應比女方大五歲至十歲」,是希望丈夫如兄長的。只是知道現實不可能,也知道即便可能卻是要付代價的,便採取放棄。她既不要了,就有了權力批評。她比那些編織美夢迷惑自己的人要硬朗、尖銳,卻也少一些詩意。她是看得穿的,張愛玲也看得穿,張愛玲看穿了的底下是「死生契闊」,茫然之中卻冉冉而起一些詩意,是人的無措無奈因而便無可無為的悲和喜,是低伏了人仰視天地的偉岸而起的悲和喜,是有些悲極而喜的意思。蘇青的看穿卻有些看回來的意思。曉得做人是沒意思的,就挑那些有意思的去做,曉得人是有限的,就在有限的範圍裡週轉,曉得左右他人沒有可能,就左右自己吧!都是認清現實,也都是妥協,張愛玲是絕望的,蘇青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