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上眼的,也有很笨的,照樣地也壞。她又有她天真的一方面,輕易把人幻想得非常崇高,然後很快地又發現他卑劣之點,一次又一次,憧憬破滅了。
我看蘇青——張愛玲(7)
於是她說;“沒有愛。”微笑的眼睛裡有種藐視的風情。但是她的諷刺並不徹底,因為她對於人生有著太基本的愛好,她不能發展到刻骨的諷刺。
到中國現在,諷刺是容易討好的。前一個時期,大家都是感傷的,充滿了未成年人的夢與嘆息,雲裡霧裡,不大懂事。一旦懂事了,就看穿一切,進到諷刺。喜劇而非諷刺喜劇,就是沒有意思,粉飾(諷刺)現實。本來,要把那些濫調的感傷清除乾淨,諷刺是必須的階段,可是很容易停留有諷刺上,不知道在感傷之外還可以有感情。因為滿眼看到的只是殘缺不全的東西;就把這殘缺不全認作真實:——性愛就是性行為;原始的人沒有我們這些花頭不也過得很好的麼?是的,可是我們已經文明到這一步,再想退到獸的健康是不可能的了。
從前在學校是被逼著念《聖經》,有一節,記不清了,彷彿是說,上帝的奴僕各自領了錢去做生意,拿得多的人,可以獲得更多;拿得少的人,連那一點也不能保,上帝追述了錢,還責罰他。當時看了,非常不平。那意思實在很難懂,我想在這裡多解釋兩句,也害怕說不清楚。總之,生命是殘酷的。看到我們縮小又縮小的,怯怯的願望,我總覺得有無限的慘傷。
有一陣子,外間傳說蘇青與她離了婚的丈夫言歸於好了。我一向不是愛管閒事的人,聽了卻是很擔憂。後來知道完全是謠言,可是想起來也很近情理,她起初的結婚是一大半家裡做主的,兩人都是極年青,一同讀書長大,她丈夫幾乎是天生在那裡,無可選擇的,兄弟一樣的自己人。如果處處覺得,“還是自己人!那麼對他也感到親切了,何況他們本來沒有太嚴重的合不來的地方。然而她的離婚不是賭氣,是仔細想過來的。跑出來,在人間走了一道,自己覺得無聊,又回去了,這樣地否定了世界,否定了自己,蘇青是受不了的。她會變得喑啞了,整個地消沉下去。所以我想。如果蘇青另外有愛人,不論是為了片刻的熱情還是經濟上的幫助,總比回到她丈夫那裡去的好。
然而她現在似乎是真的有一點疲倦了。事業,戀愛,小孩在身邊,母親在故鄉的危難中,弟弟在內地生肺病,妹妹也有她的問題,許許多多牽掛。照她這樣生命力強烈的人,其實就有再多的拖泥帶水也不至於累倒了的,還是因為這些事太零碎,各自成塊,缺少統一的感情的緣故。如果可以把戀愛隔開作為生命的一部,一科,題作“戀愛”,那樣的戀愛還是代用品罷?
蘇青同我談起她的理想生活。丈夫要有男子氣概,不是小白臉,人是有架子的,即使官派一點也不妨,又還有點落拓不羈。他們住在自己的房子裡,常常請客,來往的朋友都是談得來的,女朋友當然也很多,不過都是年紀比她略大兩歲,容貌比她略微差一點的,免得麻煩。丈夫的職業性質是常常要有短期的旅行的,那麼家庭生活也不至於太刻板無變化。丈夫不在的時候她可以勻出時間來應酬女朋友(因為到底還是不放心)。偶爾生一場病,朋友都來慰問,帶了吃的來,還有花,電話鈴聲不斷。
。 想看書來
我看蘇青——張愛玲(8)
絕對不是過分的要求,然而這裡面的一種生活空氣還是早兩年的,現在已經沒有了。當然不是說現在沒有人住自己的小洋房,天天請客吃飯。——是那種安定的感情。要一個人為她製造整個的社會氣氛,的確很難,但這是個性的問題。越是亂世,個性越是突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難當然是難找。如果感到時間逼促,那麼,真的要說逼促,她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中國人嘴裡的“花樣年華”,不是已經有遲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