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有結束兩年的新兵訓練,若論起實力來,比起那些募兵亦是不差。他們本身便是從募兵之中選拔出的精銳。
這隸屬於北衙的新兵訓練營,採取的是封閉式訓練方式。每兩年招收一批人。等兩年訓練,完全達到合格標準,被分配到南北衙各個衛所之後,才開始招收下一批新兵。
這樣源源不斷的為南北衙諸衛大軍輸送優秀的特種偵察兵,也讓那些大將軍們十分滿意。
本來今年九月的時候,這些偵察兵便可以走出訓練營,加入到南北衙各衛中去,誰料今年要征伐高麗,所以也就跟著一起去了。用戰爭檢驗平時訓練的成績,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張允文甚至計劃著在南北衙各衛建立各自建立偵察大隊,就像後世的軍中一樣。不過這種想法卻僅僅停留在腦海中,還沒有付諸實踐。
出發當日,張允文將三部兵馬集合起來,跟著李世民的大軍一路往洛陽而去。
三部兵馬之中,憲兵人數最多,足足有五千多人,這還是分出了一部分在張亮的水軍和李績的遼東大軍之中後剩下的。其次便是炮兵。此次出發的炮兵,佔據了大唐炮兵總數的三分之二,剩餘的要麼分佈在邊境之地,要麼就是留守長安。但這裡足足有四百多門迫擊炮和一百五十多門火炮。其中,迫擊炮兩人一門,大型火炮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原先製造出來的天威大將軍炮,這是四人負責一門,足足有一百零三門。另一種便是最新鑄造的大口徑火炮,按照後世的毫米計算,口徑足足有一百八十毫米,比起原來天威大將軍炮的不到一百毫米的口徑打了不少。這個需要六個人負責一門,足足有五十一門。人數最少的便是偵察營的偵察兵了。
李世民穿戴著一身明晃晃的金色明光甲,那甲片擦得明亮之極,幾乎可以用來當鏡子用,反射著太陽光芒,顯得分外的刺眼。
張允文和那些將軍皆曾經規勸過李世民,讓他別穿這般耀眼的衣甲,免得遭到敵軍弓手的射殺。那李世民卻是連連擺手道:“此處乃是我大唐地界,朕身為一國之君,當然得作為表率,讓這千千萬萬計程車卒知道,朕此刻身在軍中,與他們同在!呃,至於到了前線,那時再換衣甲也不遲!”
聽了李世民這話,眾人只好不再勸李世民了。
大軍一路浩浩蕩蕩,沿著官道上行軍。李世民下令不得擾民,所以每當夜晚降臨之時,大軍都是在野外搭起營寨,安頓下來。
大軍行進之時,每到一處,便見當地官員帶著士紳名流在野地簞食壺漿,靜靜候著李世民的到來。開始的時候,李世民還樂意接見這些民眾,但是到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在路旁恭候李世民的到來,使得李世民不勝其煩,直接讓長孫無忌等人出來接待。
對於那些官員和當地士紳而言,見不到李世民,見見長孫無忌等人也行。
當大軍行進到河北道滄州地界的時候,只見官道兩邊齊刷刷的跪著兩排白首皓髮的老者與老婦。見到這種情況,那行軍計程車卒不由止住腳步。這些老人之中,走出來兩名年紀微微顫顫的老人來,攔住大軍,請求見李世民一眼。
當李世民聽說這個情況時,立刻現身,會見這些老人。
這些老人手中皆是提著陶罐籃子,裡面裝有饅頭大餅果蔬之類的食物。
領頭的老人見到李世民,當即俯身拜倒。李世民見狀,不敢受這些老人的一拜,當下將他們扶起,詢問何事。那老者恭敬的問道:“敢問陛下這是要興兵討伐高麗?”
李世民用力的點點頭:“正是如此!朕綢繆已久,今領大軍二十萬,討伐高麗,定當一戰滅國!”
老者抬起渾濁的眼睛,望了一下李世民身後整齊的軍隊,口中喃喃道:“這些兒郎們可比大業年間徵高麗時的兒郎們要彪悍得多啊!可惜啊,老頭子的兒子早已經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