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呂氏根本就不登尤氏的門,卻是怎麼偷她的東西?當時尤氏也無言以對,只得推測大約是自己身邊人受了呂氏的收買。

然而尤氏也說了,雍城侯如今一個月都不見得登一次呂氏的門,顯然這呂氏是失寵了,一般是妾,尤氏身邊的人又不是傻的,若是呂氏正得意,那些下人偷了尤氏的東西去討好呂氏還有點道理,可如今得意的是尤氏,尤氏身邊即使出了背主之人,也犯不著把偷出來的東西拿了去給呂氏‐‐多半是拿了出去賣掉,只不過不巧這副金藥仙採靈芝耳墜子合該與雍城侯府有緣,兜兜轉轉的又叫呂氏買了回來。

只不過,要說事情就這麼簡單也不可能,卓昭節思忖著,蘇史那之前說什麼寧世忠收取雍城侯侍妾的銀錢以準許她們的家人隨意出入侯府,由於這件事情涉及到了雍城侯的侍妾,所以他不便多言,恐怕也是一半一半,雖然蘇史那月氏人、申驪歌陪嫁的身份,再加上申驪歌死後,月氏人上表朝廷,聖人與皇后私下裡答應月氏族不會讓雍城侯續弦、以保證寧搖碧世子地位的緣故,他的確不便在雍城侯侍妾與家人時常來往上面多說什麼。

因為以雍城侯的身份,答應不再續弦已經是一種屈辱了,若蘇史那還要對雍城侯的後院再指手畫腳,雍城侯豈能再容忍?聖人、皇后、長公主也會認為這是月氏族貪心不足,對雍城侯步步緊逼,本來申驪歌的鬱鬱而終,寧搖碧也跟著受到同情與憐恤,但蘇史那若是不知道收斂,哪怕他是出於好意去提醒雍城侯,出於立場,雍城侯也會懷疑他是連自己納幾個妾都不能容忍,雍城侯本來從前娶申驪歌就是出於時局所迫,對月氏族不免深懷怨意,當真把這位君侯逼急了,他索性鬧起來,到底是聖人的嫡親外甥、長公主寵愛的幼子,那時候難免兩敗俱傷,對寧搖碧也沒有什麼好處。

不過,蘇史那這會卻忽然放縱這件事情被揭發出來……難道只是為了對付一個寧世忠嗎?

卓昭節思忖了片刻,道:&ldo;冒姑你帶人去,把尤氏、呂氏並伺候她們的人都帶了,咱們去見祖母。&rdo;

許是因為提前讓伊絲麗跟長公主透過口風,長公主曉得卓昭節這回來尋她是因為雍城侯府有事,特意清了場,卓昭節行禮問安過了,因為寧搖碧不在,長公主的神情不復見到寧搖碧時的慈愛若水,神色之間,帶著淡淡的威嚴與高傲,賜座之後,只略掃了眼被帶過來的人,就直問道:&ldo;是戡郎的侍妾不安份?&rdo;

卓昭節在席上欠了欠身,恭敬道:&ldo;回祖母的話,是尤氏認為呂氏昨兒個放進府的表妹走時所戴的一副耳墜子乃是偷了她的,所以鬧了起來,孫媳今早使人去東市那邊查過,略有些線索,但無論呂氏還是尤氏,都是伺候父親的人,孫媳不敢多言,特意來求祖母做主。&rdo;

&ldo;區區兩個侍妾,不過是兩個玩物罷了,你現在是雍城侯府的當家夫人,這事情該你處置,你自處置就好,戡郎一向重規矩,你不必如此束手束腳。&rdo;長公主眉頭一皺,不悅的道。

卓昭節心想長公主從前對自己的和顏悅色果然是做給在場的寧搖碧看的,前日才答應了寧搖碧會代他好生看著自己的呢,如今才聽了幾句事情就教訓起來了,便賠笑道:&ldo;祖母說的是,本來若只為一副耳墜子,孫媳是萬萬不敢來打擾祖母的,但,呂氏的表妹昨兒個進府,孫媳竟是一點也不知道!又聽她們彼此說,她們的家人隨意出入府中,是好幾年前就這樣了,而且……&rdo;

她露出為難之色,道,&ldo;而且那些人走時,向來不空手的。&rdo;

紀陽長公主聽了這話,臉色頓沉,道:&ldo;竟然有這樣的事情?&rdo;就問,&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