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點頭:&ldo;婢子祝娘娘早日如願以償!&rdo;隨即,又好奇的問,&ldo;娘娘為何如此喜歡這兩句詩?婢子知道這詩勝了陳子瑞詠那青龍臥墨池,但娘娘素來眼界極高,尋常的詩都看不上的,牡丹花會一年一度,佳句新詞素來流傳不少,為何娘娘獨獨看中了這兩句呢?&rdo;

慕氏心情很好,對著貼身使女自然也有耐心細細講解:&ldo;你休要小看這兩句詩,鳳奴今日能夠得聖人與皇后娘娘如此看重,這首詩有大半的功勞,剩餘小半,才是鳳奴自己的手段!&rdo;

使女一驚,道:&ldo;居然如此?娘娘恕婢子愚鈍,婢子覺得這詩雖然敗了陳子瑞,看著就叫人心裡解氣,但……雍城侯世子到底年少,又素來有紈絝之名,聖人與皇后娘娘怎麼會……怎麼會……&rdo;

&ldo;怎麼會為了寧九一首詩,就動了扶持皇孫的念頭?&rdo;慕氏離了書案之前,走到旁邊的貴妃榻上躺下,悠然的接話,&ldo;這是因為你不明白前因後果‐‐曲江之畔,寧九那個心上人,卓家小七娘才名一夜遍長安的事情,你不是也聽聞了嗎?&rdo;

使女乖巧的取過美人錘,替慕氏輕輕的捶著腿,疑惑道:&ldo;此事,是士子們不滿明年有許多權貴子弟下場,因此借著卓家小娘子的詠牡丹鬧事兒呢!&rdo;

&ldo;沒錯!&rdo;慕氏微笑著道,&ldo;這件事情,一夜傳遍長安,沸沸揚揚,多少士子等著朝中給個答覆,你可想過,為什麼朝中始終沒有動靜?&rdo;

使女歪了歪頭,笑著道:&ldo;娘娘又要考婢子了,婢子人笨,猜不了什麼,不過想來,朝中諸臣為國盡忠多年,加上明年下場的幾位郎君都是有真才實學的,這春闈三年才開一回,誰家肯叫自己的子弟平白耽擱上三年呢?但若是不理會士子們,又怕落下來輕士的名頭,所以打算冷上一冷,再作處置!&rdo;

慕氏含笑道:&ldo;你這樣的想法呢,估計太子也是這麼想的,所以&l;不疑館&r;裡那一位也這麼提醒她的兒子!&rdo;

&ldo;啊?&rdo;使女一驚,頓時住了手,詫異的望著慕氏。

&ldo;如今是天下太平盛世繁華的時候。&rdo;慕氏沒有在意使女停下捶腿之事,微笑著道,&ldo;唐家的天下穩固著呢,休說些個士子理不直氣不壯的鬧事了,縱然是哪個地方不長眼的反了,你以為能搖動得了聖心嗎?&rdo;

使女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忙繼續給她捶了起來,搖頭道:&ldo;聖人與皇后娘娘俱是聖明果決之輩,當年齊王之亂,還勾結過外蠻,不是到底也沒成嗎?&rdo;

慕氏微笑著道:&ldo;正是這個理兒!聖人不怕士子們鬧事,你以為諸臣難道就怕了?如今朝中,時相、溫相、敏平侯、祈國公、雍城侯……這些人哪一個不是從前朝過來、經歷過聖人才登基時的齊王之亂的?有道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兵燹都不怕,士子鬧事算個什麼?&rdo;

使女訕訕的道:&ldo;可是我大涼素來重士,聖人與諸臣是不是要顧忌著些在清流之中的名聲呢?&rdo;

&ldo;的確要顧忌的。&rdo;慕氏看著她,微微笑道,&ldo;但我方才不是說了嗎?士子們鬧事,根本就是理不直氣不壯,既然如此,聖人與諸臣為什麼要怕他們?這事情再鬧大,到頭來吃虧的還是那些個士子罷了!&rdo;

&ldo;為什麼呀?&rdo;使女茫然的問。

慕氏笑著道:&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