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行;魏晉吸取漢之教訓,九品中正;隋唐吸取魏晉之教訓,開科取士;宋吸取唐之教訓,分制軍權…………

歷朝歷代,數不清,道不盡,未來之勢,亦有所見也,凡成事者,莫不標榜自身優於先朝;而終局之時,莫不為新人所言前朝之劣。

成敗,概可論英雄,而皆以成敗功過論,概為天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若可以人豬狗牛羊草木為一,是為天地也;若可以萬萬人為一,為聖人也。

可千百年來,只怕無一人可為聖人,更罔論天地,是以成敗論無錯,也有錯。

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願為聖人之心,以求聖人之道,為吾族,為吾心,開闢一條道。

越來越明悟的李克的手中之劍越來越快,直至他自己都無法看清,而心中卻能找尋到它的軌跡,自此,劍心通明,如臂指使如影隨形。

進退有餘,同級之中,對敵手段可謂最強。(因為極致的輸出和極致的防禦往往都要耗費遠超於平衡型選手的努力)

“今日,我可就不是同級最弱了,有著這柄劍,天下之大,何處不可去得?”

李克手持長劍,仰天大笑,他來到這裡之後,終於有所成了。

在高空中,一個金色流光下,一道身影微微一笑,說道:“不錯,不枉費我一番謀劃。”

附言:作者不是讓你們傷害自己,這個辦法對於自己有害,肯定後期會想辦法轉化的,而主角有著無窮的生命去解決,我們不一樣,還是要學會一定的取捨。

不過本心和現實之間,讀者們會不會認為本心丟掉也無所謂呢?

可是…丟掉本心的自己就是絕對否定了曾經的自己,那絕對否定是錯的,是不是錯了呢?

你說相對否定,可曾記得當初的自己?面貌、身心全變了,絕對與相對,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看法,作者的觀點不針對任何的哲學問題。

不過,作者認為,一種東西但凡成為了高尚的東西,完美的東西,那那種東西只是沒有敢去找問題罷了。

沒有人可以和另一個人同樣,那哲學也是,沒有人的世界觀和那些前人一樣。你看看陽明心學,還覺得陽明心學有道理呢,那你是不是反唯物主義,是不是反國家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