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5年,銀河系未知星域。

望著天上一個太陽和兩個超級月亮,肖然的心情可謂糟糕透頂。

僅僅因為一次高能粒子對撞試驗,就將他和火星踢出了熟悉的太陽系。面對陌生的星空,無奈中壓抑著無盡的恐懼——這會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將一顆行星進行瞬移!

要知道身處火星之上可不只有他一人,還有三千萬地球移民,這些人一個不落的全都跟了過來。

他們這是在哪?

距離人類賴以生存的太陽系有多遠?

關於這些問題,火星城的科學家們都還在緊張的觀測分析,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得到答案。

當然,千萬別跑得太遠。

否則超出人類可觀測到的天體範圍,那就太太太難了。

造孽啊……!

時間回到2040年,地球!

隨著人類發展進入快車道,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已經完全取代傳統能源,老牌的能源大亨們在國際上的地位一落千丈。世界經濟也在歷經五年的大變革後趨於平穩,進入到相對良性發展階段,這一切變化均源自於航天科技的突破。

隨著人類正式邁入太空,太空尖端工業體系迅速崛起,大量太空工廠開始出現。就連在遙遠的小行星帶,都已經能見到人類太空造物——行星礦產開發平臺。

相比地球上傳統的低端產業,太空尖端工業產生的回報率居高不下。一是航天大國的技術壁壘,中小國家根本無力涉足太空,所以廣袤的太空淪為少數人的天堂。

其次從小行星帶開採來大量稀有礦產,彌補了尖端科技產物在原材料上的缺口。甚至因為黃金和鑽石質地的小行星被發現,航天大國們對貨幣的流通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

有人歡喜,就有人悲愁。

因為太空尖端工業的出現,國家之間也出現了不可扭轉的差距。科技貧弱的中小國家開始尋找出路,他們或是為了自身安全,或是追求一絲角逐太空的機會,於是不得不向航天大國們搖尾乞憐。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世界格局的鉅變——以華夏、美利堅、沙俄為核心的三大國際聯盟體相繼成立。

“大家投票吧,到底歸附哪一方,今天必須明確下來”

“總統先生,真的就沒有其他選擇了嗎?”

被稱為總統的老人雙眼露出無奈之色,隨即搖了搖頭:“沒有了,地球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不想法發展太空工業,我們的國家可能維繫不了多久”

聽到總統的略帶沙啞的聲音,曾經高高在上的一國高層們都是面帶苦澀、一言難盡!

阿拉國雖然在幾年前實現大統一,一時間也站在了世界爭霸的頂端。但是過度依賴傳統能源的他們,在太空工業快速發展中,經濟體系快速沒落。要想重新振興一國低迷的市場,必須跟上時代的潮流,發展太空經濟。

而所付出的代價,就必須依附於三大國際聯盟體,以此得到其強大的太空運載和空間技術支援。

在全人類大卷時代,阿拉國只是眾多中小國家一個悲劇的縮影。因為在過去的兩年時間,幾乎所有國家都已完成向三大聯盟體的靠攏。唯獨剩下像他們這些不上不下,依然想保留最後一絲尊嚴的“大國”。

時代的變革是不可逆轉的。

但是,萬事都有一些偶然的發生,其中就有一撥人他們獨樹一幟、不依附任何一方。

國際星際資本集團,簡稱星資集團。

它原本屬於美利堅國內的一傢俬人企業,但是從不參與國家和聯盟體的所有太空發展計劃,更甚至後期脫離美盟後自立一派。之後這家公司依靠雄厚的資本和先進的空間技術,以及與華夏親密的關係,在三大聯盟體之外混的是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