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種種的憂鬱、悲傷、離別之事,甚至有許多劫數之中才經歷的心事亦隨之翻騰而起,所有的宗門臉色都是一變,只有塵凝榭面色如常,月光之力反而更強了!
只聽冷笑之後,一個更為陰森的聲音從虛空破碎處傳出,帶著一種奇異的迴音,道:“萬里紅雲,就憑你這點修為,有什麼資格配問本王的名號!”
對方居然自稱本王,語氣之中又帶著一種俾睨天地的傲慢,莫非是他?眾位道門宗主一邊運轉法力消除元神之中的受到的莫名攻擊,一邊也是面面相覷,心中紛紛想到了一人。確切的說,這些宗主想到的不是一人,而是一個非生之靈。這非生之靈常年盤踞弱水淵之中,凝聚弱水之淵的無數陰靈之氣而成形,自稱靈鬼王。
天地之間的生靈有生又死,生靈死去之後,除了肉身可見之形腐朽之外,還有一生凝聚的靈識也會逐漸消散在天地之間。
何為靈識?這是一種很玄妙的存在,靈識不同於修行人的神識和神念,但是跟心神之念又有這密不可分的關聯,可以說是心神之念的一種殘留的印記,介於有無之間。打個比方來說,這就好像日光之下人的影子一樣。影子究竟是有還是沒有?若是有,日光一失,影子便會不見;但倘若是無,就算是普通人的肉眼都可以看見影子的存在。所謂靈識,便是如日光之下人的影子一樣,介於有無之間,因作用而時有,不隨於生靈身心任何一處。
修行高人在天地之間修行。同樣亦活動在天地之間。一生修行,身心凝聚,所行之處,既能不留下任何的痕跡。同樣的也遠比凡人更能留下各種烙印。凡人無修無證,極容易讓天地忘記,一生之行藏,消融在天地大化流行之中。修行人得修得證,與天地往來。亦能留下種種不朽之跡,從外顯來看,大則至於建立一門法訣而開拓一條解脫之路;中則至於建立宗門或煉成一件能夠流傳後世的法器;縱使最下至於結朋交友,也能留給眾人心中難以磨滅之跡,無論是做到哪一種,都足以讓天地難忘。
除了這些可見有跡的作為之外,越是修行境界越高的高人,在一步步修證之中,身心相合而入萬物道行之化,御物無界而參天行命物之法。萬物映照一身之中,身中反見天地之道,自有靈識誕生。修行人靈識誕生,就猶如人身行動日光之下出現影子一樣。因而修行越高,形成的靈識印記就越強大。
這種靈識不在修行人的身心之中,不在神念法力之中,但是卻隨著神念修為、法力修為的日益強大而強大。很難說這是修行人的一部分,但是卻實實在在存在於修行人與天地之間的感應之中,就好像是人走過的路上,會留下腳印一樣。人與人相見。也會在對方心中留下印象,那麼人與天地相見,自然也會給所立身的天地留下印象。
一般來說,在修行人坐化的剎那。靈識便開始散離。倘若靈識散離之際,正好修行人本命法器就在一旁,那大部分靈識便會被本命法器之中的氣息所融合,有極小的可能形成法器之靈。另外,倘若並無法器在側,而修行人坐化之地若是在地靈之氣充沛之地。那也會融入地氣之中,藉助地靈之氣凝聚,這便形成了鬼物。
其餘的散落的靈識則會隨陰陽之氣流動而行走,飄散在天地之間,偶有機緣或者附著於物,或就在陰陽動盪之中被磨滅,總之各有去處。而這樣的靈識與原來的修行人是幾乎沒有任何的關聯的,但是卻殘留著一些修行人的生前的神識或者神唸的殘缺烙印,帶著修行人運轉神念和法力的種種痕跡。
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流動自有聚散,形成陽氣匯流之所和陰氣積累之地。靈識會在陽氣之中衝散消磨,卻會在陰氣之中得以保留。而在漫長的歲月之中,那些坐化的修行人的靈識就在陰氣積累之處凝聚起來,漸漸地也生成了一種不可思議的變化。
弱水之淵便是修行界一處陰氣凝聚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