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可以彌補皇上的過失。當然我們並不是要跟皇上過不去或者作對,只是想在為大明的安危作想的同時完成顧先生等幾位先生的願望。”
高攀龍想了想說:“這事就這麼說好,明天先給信王說一聲看信王是什麼意思,下一個問題就是尋找代表的事,你們可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辦法?”
**星說:“一個辦法一個字,就是選!代表百姓的人應該是一個百姓滿意的人,這個代表不能是誰去指派而必須是百姓自己選擇,就像開始劉大人說的那樣要有意願。”
劉宗周也說道:“這種選還不能像朝廷選官廷推那樣走過場,必須是百姓真心選擇,不是真心選擇的人沒有資格做百姓的代表。我記得博學院中那幾個泰西人說過,他們在好多年前就有個什麼五百**會,這五百人都是民眾選出來而不是由官員指派的。”
高攀龍笑道:“我作一個推斷,假如真是選代表這事做成了,下一步是不是該選官了?現在官員的任免和監督都是我們說了算,真要在任免所有官員時都要人投票,是不是也會影響辦事效率?再說了按錢一本錢先生的意思要公天下以選輔臣,現在朝廷沒有內閣所謂輔臣要算是信王和葉向高等人,難道還要對信王說讓他讓位置選人來做不成?”
劉宗周想了想說:“高大人這話也不是沒道理,不過真到那時候選官還是選輔臣都不是不可能,真到那時候信王也可以參加選舉,以信王的能力和威望可能還是會當選的。”
高攀龍問:“第一次選舉可能還是信王當選,但假如過兩年有人比信王更得人心,到時候該怎麼辦?”
302 東林私心(下)
選舉這東西本身就有不確定性,只要是大家作主很可能會出現無法控制局面的事,不要說出現比預定人選強的人,就算出現個能力差點但人緣好的人,把預定的人選掉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有人私下給來選舉的人一些好處,那麼很可能一個什麼都不是的人會讓能力強的人靠邊站。高攀龍的話看似有些杞人憂天,現在還在說選代表還沒有說到選官選輔臣,他就已經在擔心今後的事了,不過早預謀比臨時措手不及好。
**星這時候說:“高老弟的擔心太遠了點,但是今後由百姓直接選官也是必須的,因為百姓也喜歡一個自己喜歡的官。有這麼一個故事,說一位州官去上任,一下轎就發現當地百姓打了幅橫幅歡迎他,上面寫著‘全州百姓都慶賀,災星送去福星來。’這個州官見了大喜就問這是誰寫的他要重重有賞,誰知道打橫幅的人想了半天沒想起來,最後說這橫幅好多年前就有,每次送舊迎新都用它,還有人認真地對這位上任的州官說,說下一任來了也用這橫幅。”
劉宗周笑了兩聲又低聲說道:“這故事聽起來有點可笑,但細細一想心中卻滿不是滋味,說明這個州好幾任州官都不能讓當地的百姓滿意,來的時候百姓都盼望著來個福星,其實每一任都是災星,不知道是百姓的不幸還是官員的悲哀!”
高攀龍說:“一個官員的能力還有他是否有愛民之心,確實跟他治下的百姓是否能過上好日子有莫大關係,但是選出來的官就一定有能力嗎?選出來的人可能會說一些討好人的話,但會討好人不一定能做好事吧?”
劉宗周說:“這話我跟皇上曾經談論過兩回,但是沒有什麼結果,因為人是會變的誰也不敢保證誰就一定有能力,只能看優劣的多少來評判。由少數人或者極個別人任命的官員他有兩點劣勢,一是不一定能夠勝任,另一個是這個人因為是少數人任命的,處於飲水思源的心理他只會聽給他官位之人的話,而不會去管百姓的利益。由百姓選出來的人也許還是不一定能夠勝任,但他們的官位是百姓給的所以會更多去傾聽百姓的聲音。”
高攀龍想了想問道:“劉大人的意思是兩相比較還是比較傾向於由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