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姓都涵蓋進來,只有讓民間醫館也能發揮該有的作用,才能讓更多的百姓從中受益。

但,要是碰到那些實在沒錢的,醫學院也會適當減免一部分,絕不會出現有人因不起藥而終止治療的事情發生。

不過儘管如此,醫學院也並不缺錢。

很多富戶用最少的錢治好最重的病後,知道醫學院以造福百姓為初衷的醫者仁心後,也會在資金上給予些些許的饋贈,不少人都會主動捐些銀子。

有了這些錢後,醫學院不僅能維持正常運轉後,多少也會有些結餘。

所以說,朱橚在北平創辦醫學院的困難並不在缺錢之上。

最主要的還是缺人。

當年的南北榜桉誰都知道,畢竟在老朱治下誰又敢作弊。

這事兒最後查來查去查了許久,放榜所得結果也還是真的不能再真。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結果,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北方人讀書少。

別的時候不知道,而歷史上終大明一朝,即便是後來朱棣遷都了北平,但南官的比例總是多於北官的。

在這一比例換算後,北方讀書人自然也是遠遠少於南方的。

南方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讀書的子弟,而在北方十里八鄉或許都很難找出一個識字之人。

儘管朱允熥已經把職大普及下去,但北方的情況仍遠不如南方。

,!

很多人和那種一代代放羊的想法差不多,只要有地可種有飯可吃,他們便希望子弟能接了這一畝三分地娶媳婦生娃就行。

然後再娶媳婦再生娃,如此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便是他們此生最大的圓滿了。

至於讀書中舉,或者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日子,那則是祖墳冒青煙才能有的,在他們看來不是他們這種普通人家能辦到的。

朱橚在北平創辦醫學院,別的方面都特別順利,遇到最大的問題那便就是沒人。

先不說百姓識字的基礎如何,而是壓根就沒有人報名參加。

這本就是自願的,哪能強迫人來幹。

除此之外,那些有個小醫館,或者稍微懂些醫術的,也都不願意加入進來受醫學院的統一培訓統一調遣。

儘管朱橚在開封做這個王爺也不是一日兩日了,但提起這事兒還是忍不住唉聲嘆氣。

“早就知道北地的人喜歡安貧樂道,但想不到竟到了這種地步,這明明就是個好事,一個個的竟誰都沒人問津。”

朱允熥放下手中的茶杯,笑著道:“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南方商貿發達,北方交通閉塞,冒險精神自然也就差了些。”

頓了一下,又道:“其實如此也說明,百姓的日子過的還是比較安穩的。”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換個角度想象其實也沒那麼不可接受。

“你倒是想得開。”

朱橚說了這麼多,他是要讓朱允熥拿出有效的解決辦法的,可不只是為了聽他附和的。

不過,也沒用朱橚多說,朱允熥很快便給出了答桉。

朱允熥簡單想了一下,便道:“草藥基地置辦起來容易,但為醫學院源源不斷的提供草藥,這就需要培養有經驗的人才了,要是不行的話,只能從鳳陽往過來調了。”

“至於醫學院的醫士,也從其他地方調撥些有經驗的把框架辦起來,然後只能不限地域的從全國各地來選拔了。”

“讓盧志明和孫醒配合著來吧,最多也就是多花些錢,這都不算個啥大事。”

“唯一需要注意的也就是畢竟是治病救人的,需要嚴格注意寧缺母濫的方針,哪怕是置辦不起來,也要把精益求精落實到位。”

北平將來那可是當做京師用的,當然值得把最好的東西都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