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皇城跟下傷不了咱。”

老朱大手一揮,倒還挺自信。

就那種捨我其誰的架勢,和朱允熥差不了多少。

但這話要是從朱於允熥嘴裡說出來,可就少不了又得被批評一頓了。

朱允熥心裡滴咕著,但嘴上還是乖乖道:“兒子會多帶些護衛,照顧好皇爺爺的。”

片刻功夫,祖孫兩換好衣服。

朱允熥帶著老朱往錦衣衛的方向而去,但一路上走走停停的,有喜歡吃的就坐下吃點,有喜歡看的那就停下看看。

除了多少不少海外獨有的那些物件,以及海外那些穿著打扮樣貌長相的人外,就連大明本土的物件以及人員來往都比以前更加繁茂了。

這就是海外貿易對大明經濟的帶動。

“坐下吃碗麵吧。”

老朱指了指遠處賣刀削麵的攤子,抬起腳便快步往前面鑽去。

朱允熥貼身護在老朱身邊,防止擁擠的人群不小心撞到老朱。

在那攤子旁邊尋了個空位坐下,朱允熥招呼道:“來兩碗麵。”

漢子頭頂面板雙手舞動炫絕活,旁邊婦人盛面的同時順帶招呼客人。

“分大中小三碗,客官要哪種?”

朱允熥眼神才瞥到老朱,老朱便隨即出言道:“大碗。”

“還能加雞蛋,客官要加嗎?”

“加!”

老朱不花自己的錢,話說起來特豪橫。

作為請客之人,朱允熥不答應都不行了,只能補充道:“兩個大碗,都加雞蛋。”

“好嘞!”

婦人爽快應下後,隨之開始盛面。

動作行雲流水的盛好面,又在上面淋了臊子,最後各加了兩顆雞蛋,連同早就盛出來的一碟小菜送了過來。

朱允熥和婦人一同取出托盤裡的面,笑著問道:“這刀削麵是山西的吧,掌櫃的是山西人?”

現在戶籍制度管的很嚴,山西人拿著通關文書販賣些貨物沒問題,但要想把這種需長久經營的生意做到應天基本沒這可能。

婦人笑了笑,回道:“當家的祖上是山西人,前元亂世的時候當家太爺爺帶著全家南下逃荒,等到了應天只剩當家的爺爺一人了。”

“自此往後,當家的爺爺就落在了應天開了麵館養活全家,家公想要考科舉當官,當家一直跟著爺爺長大,也就學到了這些手藝。”

說著,婦人便開始誇讚起老朱來,說老朱心繫百姓云云的。

正是因為老朱開了海繁茂了應天府,讓應天府往來的客商增多了,他們這種有地域性的麵館才能昌盛起來。

他們以前還能在衚衕口支個攤子,主要賣給鄰里鄰居勉強養家湖口,無論如何也不能把攤子支到這種鬧市的。

聽著婦人日子是發自內心過好了,老朱儘管沒說一句話,但嘴角流露的笑意卻可見他現在心情的不錯。

朱允熥回道:“這種有地域特色的吃食相對來說的確會更受歡迎,您先忙著,等我有需要再招呼你。”

而恰在此時,又有人來了。

婦人應了一聲後,便匆匆去招待了。

“皇爺爺,怎樣?”

朱允熥瞥了眼已吃掉一半的老朱小聲問。

“還湊合。”

老朱嘴上說著湊合,但一口蒜一口面的,吃的別提有多香了。

“嗯,好吃!”

朱允熥剛往嘴裡塞了一口,便忍不住開始連聲稱讚了起來。

不管怎麼說,朱允熥好歹也是吃過御膳房的,和那兒的飯菜相比的確只能算個湊合。

對於朱允熥故意唱的對臺戲,老朱給了他個白眼,倒也非常大度的沒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