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時候,朱標還會陪著他。

這次,都是拿回去他自己一個人寫的,每天不到十二點絕對沒辦法睡覺。

最關鍵的是,他被罰抄書的藉口是因奏章沒批好,他就是想要認錯都找不到緣由。

每天只能在老朱和朱標的雙重壓榨之下,不斷修改奏章批閱吹毛求疵的小毛病,還得完成被罰抄寫累重的文言文。

那滋味簡直身心俱疲。

而與此同時,朱棣到了倭國後便以宗主國的身份,向足利義持發了檄文。

本來已經快控制的局面,頃刻之間便出現了扭轉。

朱棣還沒過去的時候,或許是沒想到,或許是不敢。

總之,朱棣剛一出現。

足利義滿幕府的那些將軍像洩閘的洪水,紛紛揭竿而起討伐大逆不道的足利義持。

這個時候出面,要是能助足利義滿東山再起,那就是當之無愧的首功之臣。

要是足利義滿父子全都兩敗俱傷,那他們就有可能成為新的幕府將軍。

反正,根本用不著朱棣出手,足利義滿幕府的那些人便狗咬狗,相互侵佔地盤打得異常激烈。

而當天夜裡,朱棣則單獨離開軍營,去了閆午的酒館。

對於家鄉來人,閆午和韓東很激動。

在他們兩人面前,朱棣儘管已經自報身份,但卻表現的很客氣。

對二人的義舉多次表示了肯定,隨後命他們給何舉傳信,只告訴何舉四個字。

燭影斧聲。

何舉是讀過書的,這四個字足以讓他明白其中的含義。

閆午把信傳給何舉的次日夜裡,足利義滿主動要求見了足利義持。

兩父子到底說了什麼不得而知,反正當天夜裡足利義滿就暴斃了。

這下,足利義持徹底洗不乾淨了。

討伐之聲此起彼伏,較之往常力度不知高了多少倍。

足利義持再傻也知道,足利義滿的死謀劃這次父子相見的何舉脫不了干係。

儘管有些應接不暇,但還是奮力砍了何舉。

何舉可是足利義滿的滋生幕僚,砍了何舉更讓人認為足利義持是在弒父了。

朱棣坐山觀虎鬥,一直遲遲不出兵。

美其名曰他是和足利義滿達成的朝貢,現在足利義滿死了,他就是想要出兵也不知道該打死誰了。

直到大內義弘藉此機會有了發展壯大架勢,朱棣才終於接見了龜山。

現在場外的只剩他們兩個,雖然他們兩的實力不咋樣,但這麼一直積攢下去,用不了多久就會壯大的。

到時候,大明的這一萬水軍是不用擔心應付不了,但肯定會有所折損。

對大明來說,最好的結果是不費吹灰之力全面控制了倭國。

就在足利義持和足利義滿的那群武將打的難捨難分的時候,朱棣派人找上了龜山。

龜山自從從京都脫身之後,不止一次尋求過大明的幫助。

大明的態度一直含湖其詞,沒有明確的答應,也沒有明確拒絕過。

這次,朱棣主動派人出現,讓龜山可謂是驚喜萬分。

透過轉達朱棣的意思,足利義滿整個幕府都在為足利義持的弒父展開混戰,龜山加入其中,只會耗損自身兵力,所得到的效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完美。

最佳的辦法,就是同樣坐山觀虎鬥的大內義弘動手

從強到弱,大內義弘面前的實力或許並不是最強的,但在足利義滿幕府這麼無休止的戰鬥下去,一直按兵不動的大內義弘勢必會成為最強的。

而且,大內義弘坐擁著和高麗大明的商貿通道,手中的財富已經直逼整個足利義滿幕府了。

要是沒有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