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錢糧,朝廷大小支出都要依託戶部。”

“搞懂了戶部的收支,就不難了解朝廷的執行了。”

要是有野心的話,去戶部的確最合適。

“兒子和父親說,要考慮一下。”

“娘以為,兒子該去哪部?”

朱允炆是有了自己想法,但呂氏若是反對。

他絕對會放棄自己想法,轉而聽了呂氏的。

“你想的對,寧為雞頭不做鳳尾,既然要去,那肯定要去最好的。”

“你不是說,曾在趙勉和朱允熥意見不同時,替趙勉說過話嗎?”

“有這個交情在,趙勉多少會給些面子。”

“去了戶部,多加用功。”

“但也別隻埋頭專研那些東西,只要你有個資格,有的是人給你做這些。”

“多留些精力,用在人情往來上。”

“有了這些,在關鍵之時,總會有幫忙的人。”

對呂氏的叮囑,朱允炆向來深信不疑。

“兒子聽孃的。”

“娘歇著,兒子先走了。”

次日一早,朱允炆把想法,告訴了朱標。

中午的時候,朝廷便下發了旨意。

給了朱允炆名分,準朱允炆出入戶部。

有了旨意,朱允炆提著食盒,找上了趙勉。

文臣對朱允炆本就親近,朱允炆出現在戶部。

戶部那些官吏,對朱允炆還算恭敬。

朱允炆笑著打了招呼,隨後進了趙勉公房。

趙勉舉著個饅頭,正翻著眼前一摞山一般的賬本。

“趙尚書,趙尚書。”

喊了幾聲,才拉回了趙勉思緒。

,!

“二皇孫?”

愣了片刻,趙勉反應了過來。

拍著腦袋,行了一禮。

“瞧臣這記性,忙忘了了。”

“二皇孫來學習的旨意,臣已經收到了。”

“臣安排個幹吏跟著,二皇孫想去哪讓他帶著。”

“二皇孫要有啥不懂的,直接問他就是。”

“這些幹吏做賬多年,經驗應該足夠吩咐。”

“要是他都不知道,那就讓他帶二皇孫,再找別人去問。”

“要是戶部上下,沒人能回答了二皇孫,那臣就集合戶部大小所有官吏,共同商討二皇孫的問題。”

能做到這一步,已算足夠上心了。

“多謝趙尚書。”

“我第一次接觸賬簿,不懂的地方很多。”

“那就請趙尚書,不吝賜教了。”

趙勉擺擺手,推說不必客氣。

確實不用客氣,畢竟旨意擺在那兒。

只要不想抗旨,勢必要誠心教授。

“我從醉香樓點了幾個菜,趙尚書為朝廷嘔心瀝血,著實辛苦了,先吃點再說吧。”

對這些當值的朝臣,朝廷是管飯的。

只不過,老朱自個兒吃的都節儉,給朝臣的又能好到哪裡去。

而且,老朱又眼裡不揉沙子。

在老朱的眼皮子底下,哪怕自個兒叫個選單獨吃,都沒人敢。

因而,朱允炆帶的這飯,也算稀罕之物。

既不算收買賄賂,卻又能表現出朱允炆的心意。

這個辦法,還是黃子澄教的。

畢竟黃子澄混跡官場這麼多年,是最瞭解這些官員的。

哪怕只是給予些小恩小惠,也能弄到官員的心坎之上的。

“醉香樓啊,臣饞了很久。”

“想著再攢些銀子,等過年的時候,再去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