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新的任命(第4/6頁)
章節報錯
等種種緣故,可遠沒有後世動輒數萬的官僚隊伍。
所以,能真正可供篩選的真的沒有多少。
朱標拿著吏部送上來的名單,和朱朱允熥就這些人的履歷一個個往下翻看。
一個正三品的缺職,起始值至少也在正五品,再加上履歷足夠優秀,且能夠達到調派條件的本就沒有多少人。
對符合條件挑選出來的這幾個朱標大多能對號入座,想起長相年紀都如何。
即便是沒有單獨對答過的,朱標也在各種朝會中,對他們有一個大致的觀望。
這也是作為一個皇帝必備的能力。
朱標把吏部銓敘人選名單翻完了後,從其中著重挑選了一份遞給了朱允熥。
“你看這顧佐如何?”
朱允熥經常跟著朱標上朝處理政務,對朝中大臣也是有大致瞭解的。
雖不像朱標那麼清楚,但在翻開這一行行履歷的時候,也是有一個大致的印象的。
這顧佐高中之後被授莊浪知縣,在當年端午守將召官僚校尉宴飲。
顧佐作為新科進士且又還是文人,肯定少不了要被擠兌幾句,但誰知顧佐卻當著眾人的面拿起弓箭一發中的。
現在的文人不比以後的毛病,一個允文允武之人無論在文官還是武將中都是很受歡迎的。
顧佐在經這麼一事之後,開啟了在莊浪的局面,釋出政令的時候也就少了不少的阻力。
而且,和當地這些人搞好關係,對將來的考評也是很有好處的。
沒用多久,他便升任京官做了御史。
顧佐其人剛正不阿,在幹御史之後履行分內職責,彈劾上來的事情也不少。
也正因為如此,顧佐和朝臣雖不像解縉那樣格格不入,卻也談不上多融洽。
凡非議公事之際,顧佐便獨自坐於一夾室中,儘量避免和同僚一塊群坐。
這樣的人擔任這個應天府尹,對處理全國各地都存在的耆老問題倒還真挺適合。
朱允熥翻了顧佐頗為簡單的履歷,又想起了他其人如何,笑著道:“兒子也以為挺合適。”
得到朱允熥的附和,朱標也不再往下耽擱了,當即道:“那就擬旨任命吧。”
現在銓敘也不像大明的後世,內閣和吏部選出來人後,皇帝不能脫離這些人從外面任命不說,還得是內閣和六部選定的那個。
但凡皇帝不聽,那些文官們便有一大堆道理向皇帝諫言,逼得皇帝最終改了主意聽了他們的銓敘方才能最終罷休。
“遵旨!”
楊永保拿著朱標的最終結果去了吏部。
不過數個時辰之後,這道旨意經各個衙門傳遞之後,當事人便收到了訊息。
應天府尹作為京中最高地方官,其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
顧佐剛一接旨意,便至乾清宮謝恩了。
長得一方方正正的年輕人,身材不那麼消瘦也不那麼肥胖。
總之,能算一等的官相了。
顧佐進來之後,先是拱手見了禮,隨後便叩頭謝了恩。
對於這個新上任的應天府尹,不管是朱標還是朱允熥,誰都沒有提及江寧的事情,更沒有讓他上任後如何處理。
讓顧佐自由發揮,也能看看他在這個事情上的態度如何。
知道了這,才好決定好如何用他。
顧佐叩頭謝恩起來後,朱標道:“馬上去應天府交接吧,半個月之內務必要正式上任。”
那應天府尹被朱標罷黜之後也不能馬上就走,必須把分內的事情全部都交接了。
虧空或者沒有理清的案件,只要你的繼任者願意為你承擔,那一切就都沒問題了。
倘若不願意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