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登岸了(第4/6頁)
章節報錯
在就回來。”
之前說好疍民上岸陳理回來,張定邊這個要求明顯是違背了當初的諾言。
而且,張定邊在增加了這麼大一個變化的前提下提出這樣的要求,很讓人懷疑這是張定邊故意而為之的。
朱標的眼神在張定邊身上掃視了良久,笑著道:“好,可以。”
“孤會安排人去高麗,把歸德侯接到京師來,張將軍要是不著急回去的話,可以在京中等等,說不準還能一見的。”
得到朱標的答應,張定邊露出了笑容。
“當年鄱陽湖大戰後,是貧僧不甘心失敗,才把歸德侯扶上帝位的。”
“其實歸德侯資質平平,做個普通人足足矣,實在擔不起這麼大的責任來。”
“說起來也是貧僧害了他,貧僧年歲大了精力遠不如以前,貧僧實在擔心臨死之前不能再見他一面。”
“要是臨死之前能見到他,那貧僧到了九泉之下,也算是對九四有個交代了。”
陳友諒原名陳九四。
張定邊以陳九四相稱,說明只是抱著兒時夥伴的心思。
這一番話,算是張定邊的肺腑之言了。
朱標臉上仍掛著笑,看不出來有任何變化,只道:“張將軍在京可有住處?”
不管咋說,張定邊現在都算貴客。
“貧僧打算在相國寺掛單。”
朱標也不再勉強,道:“有何需要,只管開口。”
之後的時間,解縉篩選大典的編纂,而陳集帶疍民代表去實地考察。
至於那些文官全部的精力都在入大典的編撰,倒也沒有再抓著富明實業是否與民爭利上了。
而且,大典是和讀書人息息相關,而大典是否能夠順利編撰又得靠富明實業的支援。
誰要再敢說富明實業與民爭利,那就是在與天下的讀書人為敵了。
至於江南的那些世家,他們非常清楚他們想要入仕為官在朝堂擁有話語權,是絕對不能開罪了那些讀書人。
相當於之前的情況,目前好歹也算是風平浪靜了些,朱允熥大部分時間便全都放在了老朱那兒。
每天跟著朱標參加完早朝,便會跑到職大陪著老朱。
老朱雖時常責罵朱允熥不務正業,但對朱允熥的到來還是很歡迎的。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
大概過了近一個多月,去北平的疍民終於返回,而負責編撰的大典的百餘人也都定了。
解縉本就是有真才實學的,具體如何編撰還得是靠解縉參謀的,對之朱允熥也就不用操心了。
即便有些沒別選中之人發幾句牢騷,中傷解縉幾句,在朱標的全力維護中也無傷大雅。
現在最需要關切的只剩下疍民的問題了。
在那些代表從北平回來後,先與張定邊見了面,之後張定邊才又代為面見了朱標。
說是那些人經過實地考察已經明白朝廷的誠意,想知道朝廷啥時候能安排他們。
開海這麼長時間,朝廷早盼望著能夠解決疍民的問題了,但朱標表面上依舊非常澹定。
只說讓他們敲定了上岸的港口,然後朝廷會安排當地的官府負責接收。
在送走張定邊之後,朱標這才再次開始就具體的安排進行了分析。
“四萬之眾不算小數目,當地百姓會擔心這麼多外來人口湧入瓜分他們的利益從而產生排外心理。”
“而那些疍民因為剛剛歸附會有防備,凡有一絲小矛盾怕都會產生大的摩擦,從而導致這次疍民上岸的失敗。”
朱允熥精明起來還是考慮的很面面俱到的,尤其這個事情他已經不是第一次考量了。
“說是他們自己選擇上岸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