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大臣走了後,楊永保領著人把主位上放置的茶杯拿走。

屋裡只剩父子二人的時候,朱允熥才又與朱標介紹了老朱宮外住處的安排。

不管官方說法如何,他們是真的希望老朱能在外面住的舒服的。

“全都打掃好了?”

朱允熥點頭,回道:“皆已佈置妥當,隨時都可以搬過去。”

在這個事情上,朱標還是放心的。

“你皇爺爺是個不喜歡受拘束之人,先去徵求你皇爺爺的意思,看你皇爺爺想好何時搬。”

對這事,老朱都問過好多次了。

“兒子稍後就去看皇爺爺。”

說完私事後,朱標又說到公事。

“孤已經召解縉回來了。”

解縉到了內閣後,仍喜歡時不時給老朱上書,甚至還憑著內閣的便利,當面和老朱奏呈一些不入眼的事情。

這世界哪有那麼多的黑白對錯,若按老朱的說法凡貪墨不法者都該拉出去砍了,但人本就有七情六慾,哪能真正做到無慾無求。

由此自然就會產生各樣各樣的利益紛爭,而在這種利益紛爭之下自然會有是非。

哪怕果斷如老朱,都沒辦法把過錯方全部都理想狀態嚴懲了。

作為皇帝,他只能透過制衡以便達到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從而能讓大多數人的利益不至於受損,國家也能夠平穩運轉了。

正是因為解縉這樣的人稀缺,也是老朱心目中排得上行的好官,所以才會對解縉加以多保護。

“解縉是個剛正之人,恰是個做嚴謹學問,這些人在曲阜整理孔家典籍就做的不錯。”

“由他擔任總編撰,下面的編撰官就由他去挑選吧,解縉並非徇私舞弊之人,想必那些人也說不出啥來。”

當初,把解縉外派出去的時候就是存了有朝一日讓他回來主持大典編撰之事。

這也是老朱祖孫三人早就想好的。

像解縉這樣的人,治文造書才最合適的。

要知道,歷史上內閣可有不少人牽扯進朱高煦兄弟的奪嫡之爭的,但只有解縉死在了錦衣衛手中。

“雖如此,但仍還需小心。”

“解縉不善官場權謀,別影響了對大典的編撰。”

老朱喜歡有啥說啥,要麼就是陰陽怪氣的,利用激將法讓你妥協。

而朱標則喜歡找鋪墊,讓你主動去擔下來。

當然,你也可以不擔。

朱允熥少不了要被訓斥一頓,而那些朝臣們可就失去在朱標心裡的感官了。

總之一句話,朱標不愧是被從小培養出來的,帝王權謀之術可謂應用的爐火純青,談笑之間運籌帷幄,和老朱那樣以自身威望鎮壓朝臣的風格有很大的不同。

在朱標面前,朱允熥仍不敢懈怠。

只能乖乖應答,道:“兒子會幫著落實,儘可能把各方勢力平衡了,以便讓大典能夠順利編撰。”

當然,朱標並非只是單純讓朱允熥幫解縉的忙的。

要是朱允熥能擔任個監修,將來就能算作是朱允熥的一部分文治。

畢竟,不管如何拖延都沒辦法把這部大典的編撰橫跨到朱允熥即位的時候。

朱允熥是否想到不重要,只要朱允熥能夠應下就行了。

“行了,去看你皇爺爺吧。”

現在的老朱突然閒了下來,他最想要的其實就是有人能陪著。

朱松那些還沒就藩的王爺們,相較於朱允熥時間是更充裕,但他們在老朱跟前就像是老朱見了貓似的。

老朱平日見慣了別人對他的畏畏縮縮,他正需要的是有人能與他像平常人家父子間相處,這才能圓了他對天倫之樂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