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之後,到達倭國。

足利義滿帶著足利義持,還有些大名在碼頭迎接。

十里紅毯從棧板延續到了數百丈開外的車駕之前,眼睛所到之處張燈結綵鑼鼓喧鳴,聲勢隆重且又浩大。

方凡跟在朱允熥和朱棣身邊,肥富下船後則站在了足利義滿的跟前。

這畢竟是大明對倭國的正式訪問,肯定得有個能清晰傳達雙方意思的優秀翻譯的。

“見過太孫殿下。”

“見過燕王殿下。”

在肥富介紹了朱允熥和朱棣身份後,足利義滿率領身後的人先行見了禮。

朱允熥拱手回應,道:“皇爺爺自洪武二年開始便已遣使出訪倭國,奈何緣分稀薄時至今日才有幸搭建起兩國溝通的橋樑。”

洪武二年,老朱派遣楊載出使倭國,懷良親王拘禁主使楊載,殺隨行使者五人。

“這是倭國的錯,當初南北不寧沒有沐浴大明天恩的福分,還致使上使在倭國蒙難。”

“今日太孫親臨倭國,必會讓倭國蓬蓽生輝,迎來嶄新的生機的。”

足利義滿以臣禮自持,很尊重大明的宗主國地位。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漢家從來都是相容幷包的,大明自立國尹始便有廣納四海賓朋的夙願。”

朱允熥說的差不多,朱棣這才開了口。

“將軍有今日之戰功想必拳腳不差,本王向來惜英雄,不知何時能與將軍過上幾招?”

看似只是兩人拳腳的切磋,實則是在亮大明的實力。

足利義滿上趕著向大明朝貢稱臣,最大的原因就是想從大明的回禮中牟利。

大明是宗主大國,那些國家帶著貢禮和貨物過來,大明要高價收了他們的貨物,還要就貢禮的數倍價值回禮。

這就是所謂的朝貢貿易。

大明需要用這體現宗主國的強大地位,而倭國這些小國家也能以此獲得肥厚的收益。

說起來,是個互利共贏的事情不假。

但,不說朝貢貿易會壓垮大明財政。

即便大明有錢,那也不是這麼花的。

以前是他沒來,他來了那也絕不再做這種充大頭的事情。

大明要維護宗主國的地位,必須得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

想從大明撈油水,也不怕燙了手。

朱棣話剛落,年輕的足利義持抬腳上前,道:“小王受父親教授,願與燕王過幾招。”

足利義持的態度相較於足利義滿少了太多客氣,言語之中的盛氣凌人彷彿馬上就要向大明發兵了。

這不正好!

大明正好想亮拳頭找不到緣由呢。

“這感情好啊。”

“孤也正好和四叔習得些拳法,到時候可以個足下過上幾招。”

“孤和足下同作為四叔和將軍的徒弟,孤和足下的過招不也正是四叔和將軍的比拼嗎?”

“對吧,四叔?”

朱允熥不僅是大明的正使,還是大明的皇太孫。

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朱棣還能怎麼說。

哪怕朱允熥說屎能吃,朱棣也得點頭說是。

“是這個理。”

“本王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的時間都比足利義國王的年紀長,本王若是與足利義國王相比,總歸是有些勝之不武。”

足利義持搶在足利義滿之前站出來,無不是表示殺雞焉用宰牛刀,對付朱棣他就足夠了,根本不用足利義滿出手。

而朱棣方將一軍,懟回了足利義持。

告訴他,就他這樣的還不配做他對手。

足利義滿根本沒有說話的餘地,雙方便由談判桌換到了擂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