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又被算計了(第2/6頁)
章節報錯
人了。
朝廷把孔家的這些藏書特恩天下讀書人閱覽,無疑是收攏人心的一個不錯的手段。
孔家在讀書人心中是有些地位,但相較於實質性的好處多少還是有些差距的。
有了這,讀書人的不忿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有了朝廷兩次雷霆之勢的處置,昔日風光無兩孔家徹底落下帷幕。
往常,孔家子弟以孔家為榮,現在紛紛改名,生怕別人知道自己姓孔。
乾清宮,方成洋彙報了錦衣衛收上來的訊息。
“自朝廷決定在各地普及職大教育,並興建大明第一藏書館後,各地庶民情緒更高漲外,就連讀書人為孔家鳴不平的人都越來越少了。”
普及職大教育是老朱本來要定的,建藏書館讓所有讀書人有書可讀則就是朱允熥提的了。
對於這,老朱和朱標很快了然。
目前只有世家大族才會有供子弟隨時閱覽的藏書,好一些的家庭只能勉強供得起子弟科舉而已,差一點的連科舉用的書都沒有。
無論書多書少都屬私人所有,哪怕藏成孤本殘卷,也很少會有人把自己的書公開讓別人閱覽的。
而朱允熥反其道而行之,把藏書最多孔家的書讓天下讀書人都能讀到,這在讀書人之中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加分項。
尤其是在貧寒士子中。
“當天下讀書人都去傳閱,務必得保證珍貴藏書不能受損,孔家傳承至今的書很多怕都是孤本了。”
,!
朱標補充了句。
要不是孔家垮了,他作為大明儲君,對孔家這些藏書都只能羨慕。
“歷朝先賢真跡肯定不能放於人人都能出入的藏書館中,人來人往的不容易儲存外,還太容易失竊了。”
“兒子想是否把這些重新印刷之後再供讀書人傳閱,另外有一些熱門書籍還可多印一些,畢竟讀書人那麼多等一個讀完再供一個去讀,那得等到猴年馬月。”
“若真是想從中學得東西,那就應以裡面的內容為主,沒必要非得去傳閱真跡吧?”
泱泱歷史長河中,有多少有記載卻流傳不下來的典籍,這無不都是人人把之當成私有物,不願被別人所看到。
之前已經丟失的沒辦法,朱允熥不想現在存有的這些等若干年過去之後也都消失不見了。
蟲吃鼠咬是其次,即便是有他的穿越,他也很難保證等五六百年發展到他所存的那個時代,一場戰火都不會發生。
但,知識要傳承。
這些孤本原著也都是瑰寶,他也不會為了文化的傳承把這些東西毀於一旦的。
“你考慮的有理。”
“孤看既然是天下第一藏書館,不僅要僅僅只聚孔家的藏書。
凡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都可備輯為一書,供天下讀書人閱覽。”
《永樂大典》?
聽了朱標所言,朱允熥眼前一亮。
這書若真能編到《永樂大典》的規模,將會給文化史上留下一巨大的寶庫。
歷史上,《永樂大典》編纂人數最高峰時達到了216萬人,國庫收入四千餘萬,光是花在修書上的就有一千餘萬。
可惜修成之後只束之高閣,沒有影印讓天下讀書人傳閱。
自正統十年開始,宮禁中接連失火,明末《永樂大典》正本徹底失蹤。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有人懷疑《永樂大典》收藏於萬曆皇帝的定陵。
因此,永陵成了明十三陵墓包括老朱的明孝陵朱標的明東陵唯一一座被挖了的明陵。
墓中多少珍貴陪葬品毀於一旦不說,就連萬曆和其兩個皇后的骸骨也被澆上